历史学 >>> 历史学 >>> 史学史 史学理论 历史文献学 中国通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 世界通史 亚洲史 非洲史 美洲史 欧洲史 澳洲、大洋洲史 专门史 历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会议中心 历史学相关记录3173条 . 查询时间(0.592 秒)
为推进清代财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清史研究》编辑部、清华大学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清代商税研究及其数据库建设”课题组、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共同主办的“清代财税转型与国家治理”研讨会,于2023年4月21日至23日在厦门大学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3年4月20日下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举办“长风学术讲座”,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孙英刚教授作题为“犍陀罗文明对中国的影响”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代国玺教授主持,校内外师生四十余人听取了报告。
2023年4月20日14时30分,南开大学语言所名誉所长、国际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石锋教授做客第323期“新杏坛”,于知新楼A620室作学术讲座,题为“重新认识赵元任”。讲座由刘娟副教授主持,张燕芬副教授出席,吸引了数百名师生前来聆听。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举办2020历史学师范生微格教学指导教师培训会。
2023年4月21日下午,延安大学二级教授、中国延安学研究中心主席郭必选做客第49期“公学讲坛”,作了题为《新时代延安学的学术新视野》的讲座。讲座由陕西省中共党史与延安学研究中心主任贺永泰教授主持,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师生近二百人聆听了讲座。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专业创建20周年纪念系列讲座之四:罚觥与劝盏。
2023年4月18日上午,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国家民委环黑海研究中心协办,以“全球转向背景下的区域国别学”为主题的国别区域研究与世界史学科建设学术沙龙在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文汇楼A段409会议室举行。
2023年4月12日下午,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20级历史学新文科班在文汇楼C段424召开四月师生主题班会,围绕着综合科研能力提升举行专题座谈交流。2020级新文科班项目主任郭艳利教授,2020级历史学新文科班全体学生参加了主题班会,班会由2020级历史学新文科班班主任郭响宏老师主持。
2023年4月19日,应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国际关系室、巴西研究中心的邀请,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樊星助理教授以“巴西社会的对抗与和解—从若热·亚马多谈起”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周志伟研究员主持,国际关系室、政治室、经济室、区域合作室多位老师参与此次活动。
2023年4月14日下午,应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和历史学院之邀,北京大学刘永华教授以《清中后期的图甲再编与社会重组——婺源十六都的例证》为题,在历史学院103会议室开展了线下讲座。本次讲座是“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85期,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和历史学院杨国安教授主持,杨华教授、徐斌教授、周荣教授以及校内外学生40多人共同参与了此次讲座。
黎光明为中国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创所之初的一助理员,曾自告奋勇至川西汶川至松潘一带进行民俗考察。他于1930年离开中国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辗转于文教与军政事业之间:1946年卷入川康边区的扫烟斗争而死在靖化县长任上。讲者将借着黎光明留下的《川康民俗调查报告》文本,以及他的生涯或生命文本,来说明我们如何借由文本分析让微观历史与宏观历史相互映照,既能深入了解宏观历史,亦不忽略微观的个...
国别区域研究与世界史学科建设学术沙龙。
2023年4月14日晚,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及“文献学与经学史”研究群主办的第四期“舜徽讲坛·学术讲座”,在科学会堂南楼历史文献所会议室顺利举行。讲座以“文献渊薮学术宝藏:21世纪以来的清代档案整理与研究”为主题,由辽宁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赵彦昌教授主讲。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张固也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历史文献学研究所黄珏教授、历史文化学院古代史教研室谢祺副教授、近代史教研室李明副教...
此讲将首先介绍三个正在进行的跨学科的物质文本研究项目,这三个项目都是在利用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数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技术手段研究一些“消失了的”文本。随后将针对只通过阅读文本来了解古代经典的传统方法进行反思,并举例分析,探索跨越不同学科的视野、知识和研究工具对古代文化做“陌生化”处理,发现未知和可能性的新途径。
俄罗斯人接触中国文化的时间比较早,1730年拜耶尔出版了《中国博览》,作家冯维津从法文转译的《大学》对他的文学写作产生了影响,1780年列昂季耶夫翻译的《四书经》则有更为详尽注释。在19世纪列·托尔斯泰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感悟。20世纪上半叶,阿列克谢耶夫和他的弟子对中国经典的翻译研究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准。进入新世纪前后,俄罗斯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也颇为可观。中俄文化的交流,说明文明互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