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科学技术史 >>> 中国科学技术史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人物 中国科学技术史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2.365 秒)
郭宏,男,1962年生,甘肃天水人,二级教授。1984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97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文博学院,获得史学硕士学位;2005年3月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壁画彩塑文物的保护研究。曾经担任“文物保存环境概论”、“文物研究与现代仪器分析”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壁画保护”的教学工作,并不定期进行“文化遗产的预防性保护”...
仪德刚,男,汉族,1971年6月生,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出站,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访问学者、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访问学者、美国北达科他州州立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史、物理学史和科技战略等。在技术史领域主要研究传统工艺,特别关注过传统弓箭技术方面。出版过专著《中国传统弓箭技术与...
刘晓,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晓2008. 美国贝尔实验室掠影.《科学文化评论》.刘晓2007. 芝加哥大学简介.《科学文化评论》. (6). 刘晓2007. 巴黎科学院掠影.《科学文化评论》.著作:《理解科学》(马来平,常春兰,刘晓),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
关晓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1989年9月—1993年7月,安徽工学院汽车工程系汽车设计与制造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3年7月—1996年8月,广东湛江三星企业集团公司,1995年起聘汽车助理工程师;1996年9月—2002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科学技术史专业硕博连读,获理学博士学位;1999年3月—2000年1月,在北京参加国家级文化工程“中华和钟”创制...
方一兵,女,1971年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汉冶萍公司与中国近代钢铁技术移植 科学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专著) ;试析西方钢铁技术向东亚转移的开端——日本釜石铁厂与中国青溪铁厂的比较,中国科技史杂志,2011年第4期 ;汉冶萍公司工业遗产及其保护与利用现状,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北京广安门车站的百年近代钢轨, 近代中国与文物,2010年第2期 ;焦炭炼铁...
著名美籍分子生物学家吴瑞教授对DNA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数个领域做出过重大贡献。他在国际上第一个建立了DNA核苷酸顺序的测定方法(1971年),他的策略是利用能定位的引物加以延伸合成新的有标记的DNA,这个基本策略改进后成为桑格的DNA快速测序法和穆利斯的DNA扩增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的基础。吴瑞教授和同事们首创了以合成的寡核苷酸衔接头和衔接子来提高平末端DNA克隆的效率的方法,该法现...
梁令瓒,唐代中期人。籍贯、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公元8世纪。仪器制造。
郭书春,博士生导师,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党委委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工会主席,全国数学史学会理事长。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中国数学史研究,在《九章算术》的编纂,刘徽《九章算术注》的结构、成就,刘徽的数学体系、逻辑思想渊源、时代背景,以及贾宪、秦九韶、杨辉等的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
廖育群,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上海交大科学史系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是祖国的传统医学,医学理论史。
张柏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德马普学会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伙伴小组组长,"近现代项目"首席科学家。广西民族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及技术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机械史分会常务理事。研究领域:技术史、天文仪器史和力学史,以及西方科学技术向中国的传播。
刘钝,教授,中国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长,国际科学史学会第一副主席,中国数学会理事,中国科协全国委员,《科学文化评论》主编。专业研究领域是中国数学史,对科学社会史也有所涉猎,近年来主要关注科学史的学科建设和科学文化问题。撰有《大哉言数》等。
陈美东,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从事中国天文学史、科技通史的研究。曾任该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副主席、国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学会理事等职务。发表论文约120篇、著作20余种(包括与人合著)。
潘吉星,著名的编辑家、科技史专家,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国际科学史研究院(巴黎)通讯院士、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兼职导师。
戈隆阿弘(施友万),彝族,副研究馆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歌谣学会、群文学会、民俗学会会员。中国城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发现》杂志理事,中国《评论月刊》特邀评论员,曾任红河州彝学会第一、二届会长。与人合作发掘整理彝苗两族的民间传统医药学,出版了《象形医学一一彝苗传统医药学精要》一书,提出了以象形物做药治病的概念,大大扩展了中医药学的研究领域,填补了中医学的一...
梅建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所长。目前承担或参与的研究项目有:“中国早期青铜冶金发展及其同欧亚草原文化的关系”、“新疆出土早期金属器物的科学分析与检测”和“中国北方青铜器的科学分析研究”。主讲的研究生课程有:“考古学与田野发掘”、“科学技术文化与传播”和“文物保护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