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林业基础学科 林木遗传育种学 森林培育学 森林经理学 森林保护学 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 防护林学 经济林学 园林学 森林统计学 林业经济学 林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国际动态 林学相关记录391条 . 查询时间(2.376 秒)
2024年12月9日至13日,应老挝农林研究院邀请,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尹国平书记一行4人赴老挝实施“中国—东盟桉树优质资源高效利用研究与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澜沧江-湄公河地区桉树、油茶有害生物智能识别专题服务”等国际合作项目。
2024年11月11日至22日,为推进中越油茶合作项目实施,加强合作交流与人才培养,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油茶团队负责人马锦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带领项目秘书吴方圆工程师赴越南谅山省、北江省、河内市、义安省等地开展为期12天的研究活动。
2024年11月12日-16日,应越南林业大学邀请,广西林业局科学技术与对外合作处伍贤旭处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李开祥院长一行7人赴越南交流林业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等事宜,同时实施桉树、油茶有害生物智能识别等科技项目。
木材形成是木本植物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发育阶段,这一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木材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受到多种基因的严格调控。然而,对木本植物发育的机制,特别是木材形成的过程,人们仍知之甚少。桉树是全球性重要硬木资源和重要工业用材,在我国华南地区及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受到广泛重视和大规模种植。了解桉树木材形成的调控机理,将极大地促进林木分子育种的发展。
近日,森林保护科研团队李河教授课题组在国际知名期刊《Virulence》(中科院一区)在线发表了题为“A 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 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 CfMsg5 is regulated by the CfAp1 transcription factor during oxidative stress and promotes v...
2024年10月10日,广西林业实验室、中南速生材繁育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在南宁市联合召开一期学术报告会。会议由重点实验室主任杨章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持,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Yousry A El-Kassaby教授应邀作了《Evolving Insights: Transitioning from Quantitative Genetics to Quant...
2024年9月13日-15日,第四届中国森林资源论坛暨森林资源培育与生态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农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佛罗伦萨分部陆地生态系统研究所、印度东北山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等3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0余名专家学者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献智献策。
茜草科(Rubiaceae)是被子植物第四大科(以物种数计),含71族、580属、约14000种。茜草科植物除了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以外,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该科具有极高比例的单型族和单型属,即许多族或属下仅含1个物种。已有研究表明,茜草科中单型属的占比高达34.5%。由于部分茜草科类群未被充分研究,该科植物中是否存在更多的单型族或单型属还未可知。
2024年8月24日至9月8日,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牵头的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项目“中蒙戈壁调查与制图”完成了蒙古国戈壁地区综合科学考察任务。
日前,国家林草局国际竹藤中心在竹子基因组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成功构建首个竹亚科泛基因组——毛竹泛基因组。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该成果不仅推动了竹子基础研究,也为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红树林是重要的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碳汇功能,对全球碳循环有深远的影响。近年来,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有机碳的来源和埋藏特征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但对河口红树林湿地相关研究较少,特别是沉积物有机碳来源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亟需开展深入研究。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调查规划院院植物标本馆通过纽约植物园斯蒂尔标本馆(The Steere Herbarium)线上申请,获得全球唯一代码——SWI,成为世界第4656家、中国第410家拥有国际标本馆代码的机构。
近日,林学院、水土保持学院吴立潮教授团队,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高峰林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大桂山林场、广西地源之本肥业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展了桉树人工林采伐剩余物全量归还的免炼山简力高工效造林长期试验,重点研究了以采伐后自然均匀覆盖森林地面的平铺法和沿等高线堆放剩余物的堆放法为核心的采伐剩余物利用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土壤养分、酶活性等,揭示了在长期栽培过程中,采...
近日,林学院、水土保持学院吴立潮教授和陈利军副教授团队,开展了不同管理措施对桉树人工林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及微生物驱动机制的长期试验,重点研究了桉树多代连栽种植和单一长期种植对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论文利用高通量测序结合土壤养分、酶活性等,揭示了桉树人工林土壤多功能性在不同管理措施下的变化。并从稀有-丰富菌角度阐述了稀有微生物类群在维持桉树人工林土壤多功能中的重要意义。研究成果以“Rare rathe...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动态研究组以云南省西双版纳望天树为优势树种的热带雨林、哀牢山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丽江寒温性云冷杉林三种森林生态系统的大样地树种群落和林下土壤真菌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物种联合分布的基准模型(baseline model)模拟,并通过重建群落相似性距离格局评估基准模型重现能力差异。研究发现,多数土壤真菌的有效散布距...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