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凝聚态物理学 >>> 金属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金属物理学相关记录149条 . 查询时间(1.649 秒)
肼具有剧毒性、可燃性和高度的爆炸性,鉴于肼对生命健康和公共安全的巨大威胁,实现其快速、高灵敏、可视化现场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肼的现场检测存在响应速度慢和抗干扰性差等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痕量化学物质感知团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探针识别位点与肼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的精确调控策略,成功实现了肼溶液的超快(2-3 s)荧光点亮检测,该工作发表于Cell Rep. Phys. Sci. ...
引入界面来阻碍位错运动是材料强化常用手段。以往研究大多关注材料强度与其特征结构尺寸,亦即界面的“量”之间的关系。但对于界面结构、界面特性等“质”的参量,由于难以定量表征和精确调控,人们对其在材料强化中的作用仍缺乏深入研究。调幅分解可在较大晶粒内形成双连续纳米双相结构:两相晶体结构相同且取向一致,且相界为(半)共格界面。该材料不仅具有优异力学性能,也因其界面易于表征和变化可控而成为界面强化研究的模型...
近日,中国科大周蒙教授课题组与清华大学王泉明教授团队合作,在溶液中实现了金属团簇>99%量子产率的近红外发光,并揭示了其三重态发光机制,解决了这一方向的难题。相关研究成果以“Near-unity NIR phosphorescent quantum yield from a room-temperature solvated metal nanocluster”为题,于1月19号发表在期刊《科学》...
从DNA到太阳系的轨道排列,自组织图案无处不在。自组织图案在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和化学等领域备受关注。非平衡系统会自发形成多种时空有序分布的斑图。以往报道的多数化学体系的自组织斑图均在溶液环境中形成。
2023年11月3日,该课题组在《德国应用化学》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symmetric Substitution by Alkynyl Copper Driven Dearomatization and Rearomatization的研究论文(Angew. Chem. Int. Ed. 2023, 62, e202314517)。该研究以带有γ位离去基的芳炔为底物,建立了新颖的去芳构化促进的不对...
2023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η3-取代反应已成为构建手性不饱和片段的重要途径。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何智涛课题组致力于探索过渡金属参与的新型的非经典η3-取代反应,并提出了一系列催化转化策略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该课题组继续研究了钯催化实现不饱和烃的不对称氢官能团化转化。
023年5月26日,在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下,隶属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液态金属物质科学与技术研究丛书”之一的前沿著作《纳米液态金属材料学》正式出版。该著作由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饶伟研究员、刘静研究员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孙旭阳副教授共同编著,系国内外首部系统阐述纳米液态金属新兴功能材料制备、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体系的前沿著作,填补了相应学术文献空白。
金属锂、金属钠等活性碱金属因具有较高比容量在高能量密度电池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实现金属锂/钠大规模可持续制造、运输和储存的关键在于其空气稳定性。然而,一个有趣且常见的现象是金属锂在干燥空气中稳定,而金属钠不稳定,对此现象的通常解释是钠比锂更容易失去电子。但是,具体的化学钝化机制尚不清楚;对该现象的理解有助于对初始电极固体电解质界面(SEI)、金属-气体电池中的气体交叉反应等复杂效应的正确解释,...
2023年5月5日,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HMFF)用户吉林大学物理学院王洪波教授及其合作者, 利用SHMFF所属水冷磁体WM5在高压下单质金属钛中发现反常金属态。相关研究成果于2023年04月25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费米液体理论是物理学领域的基础理论之一,成功描述了金属在低温条件下的输运行为。然而,反常金属态的行为违背了这一传统的金属输运理论。反常金属态最初是在二维无序体...
2023年5月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江凌和副研究员李刚团队,采用自主研制的红外-极紫外(IR-VUV)双共振红外光谱实验方法,利用中性钒金属双聚体,实现了水的高效分解。
环境障涂层是新型大推力、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高温防护涂层,能够抵挡高温燃气及环境腐蚀介质的侵蚀,为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SiCf/SiC CMC)热端部件提供有效防护。稀土双硅酸盐(RE2Si2O7)具有与SiCf/SiC CMC匹配的热膨胀系数以及良好的化学相容性,是目前颇为先进的环境障涂层体系。本领域最新提出了稀土主元高熵设计的科学思路,以期利用不同稀土元素在力/热/腐蚀/电...
2022年11月21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所黄群英研究员项目组在铅基反应堆液态金属环境下CLAM钢氧化膜演化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核材料领域知名期刊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上。以铅铋共晶(LBE)为冷却剂的铅基反应堆因其具有高能量密度、固有安全性和高燃料利用率等特点,被选为第四代反应堆堆型之一。铁素体/马氏体(F/M)钢因其良好的导热性和耐...
2022年9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上峰教授课题组合成了两种新型的基于过渡金属钒的内嵌金属富勒烯VSc2C@C80和VSc2C2@C80,结合这两种分子结构上的关联性,提出一种全新的内嵌金属富勒烯形成机制——自驱动单原子碳注入机制,在内嵌金属富勒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Self-Driven Carbon Atom Implantation into Fullerene Embeddi...
2022年9月1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核磁共振及前沿应用研究组(510组)侯广进研究员团队利用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在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表面上金属—氢(M-H)活性物种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不同于传统热化学反应,有机光催化可利用光能在更温和的条件下驱动化学反应。光氧化还原(photo-redox)型有机光催化反应的发展在实验与机制方面均较为成熟,而过渡金属催化剂激发态直接诱导的光催化反应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第一过渡系丰产金属与第二、三过渡系的贵金属相比,具有较低的d轨道分裂能,d-d型激发态能级较低,与可见光能量范围更匹配,在可见光诱导光催化领域受到关注。而过渡金属部分占据的d壳层,...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