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林业工程 >>> 森林采运学 林业机械 林业机械化与电气化 木材学 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学 木材防腐学 林产化学加工学 林业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林业工程相关记录690条 . 查询时间(1.302 秒)
2025年1月18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与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共同主办的“2024中国农林核心期刊目录和农业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发布会暨农林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森林工程》入选中国农林核心期刊(2024版)A类期刊。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广泛存在于河流、湿地、湖泊、水库、地下水、河口和海湾等各类水体环境中,其来源既包括化石和木材燃烧等人为源,也包括生物代谢、火山喷发等自然源。海湾是一类在区域尺度上受沿海城市化过程影响最为敏感的环境指示器,其PAHs的浓度、种类组成等污染特征存在时空差异,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区域化石燃料利用特征与变化趋势。对污染特...
2025年1月9日上午,南京林业大学—中国福马林业机械研究院成立大会在图书馆8B116报告厅举行。江苏省林业局副局长史新明、省林业局科技产业处处长杨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科技处处长张明远受邀出席,中国福马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荆新保,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常康忠,国机集团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国强,中国福马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黄文军,中国福马集团党委委员、...
2025年1月3日,中国林学会在北京组织专家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会议形式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完成的“温度/氧含量双控木材湿热处理技术”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西南林业大学、国家林草局产业发展规划院、东北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盛大华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家组成,由中国工程院杜官本院士任主任委员。
森林工程》在推动出版融合创新的道路上不懈探索,矢志于为读者打造更为高效、卓越的学术服务体验。近日,凭借前沿的数字出版技术与多平台联动传播的创新策略,荣获博看网颁发的“2024年出版融合创新奖”。
2024年12月31日,自治区林业局组织专家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广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香料级松油醇及其乙酸酯绿色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进行现场查定,专家组由广西分析测试研究中心黄一帆正高级工程师和广西大学陈丛瑾教授组成。通过现场查看、听取项目汇报、查阅资料和质询,专家组成员一致确定项目完成合同规定的考核指标,同意通过现场查定。
2024年12月29日,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在北京组织专家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会议形式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浙江升华云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徽邦新材料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胶合板用改性氯氧镁胶黏剂开发及应用”和“浸渍胶膜纸饰面改性氯氧镁胶黏剂难燃胶合板”进行了科技成果和新产品鉴定。专家鉴定委员会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化所、国家林草局产业发展规划院、北京盛大华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组成,...
随着微小型、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以及低能耗分布式传感器需求的与日俱增,从周围环境中收集能量,为低功耗的电子产品供能,发展自供能技术,吸引了研究人员广泛的关注。机械运动在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是绿色、广泛的能量来源。传统电磁发电需要复杂的设备,而基于固固界面的摩擦产电,在长期摩擦过程中也存在材料磨损的问题,基于固液界面动态双电层的机械能产电有望解决上述问题,然而动态双电层产电机理仍不明确,产电性...
2024年12月14日,在全国人造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召开的“《直接印刷木地板》等7项标准审查会”上,《木竹产品碳足迹评价指南》行业标准通过审查。
2024年12月11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木材改性研究室承担的“TC-12P运输容器减震木构件制备装填技术”项目启动会在京顺利召开。
2024年12月11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实验中心主任杨忠研究员应邀到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作主题为“树木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碳中和”的专题报告。
2024年11月17日,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项目“《中国木材志》修编”2024年度工作推进会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召开。来自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单位的领导专家、课题和任务负责人及骨干40余人参加会议。
2024年11月28日,国家以竹代塑创新研究院挂牌仪式在国家林草局国际竹藤中心举行,将进一步落实中国政府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的“以竹代塑”倡议,推动科技赋能以竹代塑产业发展。
全球范围内气候变化显著推动了生物多样性格局的改变,系统了解和掌握多维度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对于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规划至关重要。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会议(COP15)提出的“在2030年前保护地球陆地面积至少30%”这一目标,迫切需要科学可量化的多样性指标和保护优先区域识别手段。
学术诚信是学术研究的基石,是学术界应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则。为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搭建集学术诚信宣传、教育、监督于一体的平台,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发起,联合“观见学术”公众号,建立“学术诚信与出版新媒体矩阵”,并启动成员单位征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