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工学”相关记录92481条 . 查询时间(3.903 秒)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利用遥感观测耦合物理-AI算法实现班达海内孤立波预报(图)
遥感 观测 耦合
2025/4/12
2025年4月9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晓峰研究团队在海洋内孤立波(ISW)预报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团队以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关键通道—班达海为研究区域,通过耦合多源遥感观测与物理方程的人工智能(AI)算法,构建高精度ISW预报模型,实现ISW传播时间和波峰线姿态预报。研究成果Internal solitary waves in the Banda Sea, a pathway bet...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杨凯教授团队在水凝胶电解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水凝胶 电解质 析氢反应
2025/4/9
近日,山东农业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省高校创新团队杨凯教授、胡媛媛副教授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题为:“A Jointly Triggered H2 Evolution Model Modulated Polyanionic Hydrogel Electrolyte for Reversible Zn Chemistry”的最新研究成果,山东农业大学化学...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揭示社会阶层与亲社会性的关系及其调节因素(图)
心理 网络 行为
2025/4/12
亲社会性泛指一切能提升他人、群体或整个社会福祉的行为及行为意向,是社会能够良性运作的重要基石。大量研究发现,人们所处的社会阶层(即个人的收入和财富、受教育水平和职业声望所反映的社会地位)与其亲社会行为有关。然而,关于高阶层者还是低阶层者更加亲社会这一问题,却存在不同的观点与研究结果。其中,风险管理视角认为,低阶层者生活在资源匮乏、威胁和不确定性更高的环境中,因而需要通过增加亲社会行为这一适应性策略...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电-热耦合催化新过程实现甲烷超干重整(图)
耦合 催化 过程
2025/4/12
2025年4月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中心(502组群)与计算和数据驱动催化研究组(511组)等合作,开发了电-热耦合催化新过程,实现甲烷超干重整直接制备合成气。
九江石化加氢裂化装置开工建设
九江石化 氢 裂化装置
2025/4/8
2025年3月26日,九江石化150万吨/年芳烃及炼油配套改造项目加氢裂化装置开始桩基施工,这是继连续重整装置、芳烃联合装置桩基施工后,项目第三套核心装置开工建设,标志着项目整体进入加速推进期。
燕山石化:以“智造”赋能安全管理
燕山石化 中国石化 安全管理
2025/4/7
近日,燕山石化将自主研发的5G智能安全头箍应用于一线班组巡检,这一石化企业智能化安全管理的生动实践,不仅有效提高了巡检质效,而且以智能监管的新优势,打破了传统人工巡检的局限,为推动安全管理体系向智能化转型开拓了新路径。

海南炼化开展2025年首场大型综合应急演练(图)
海南炼化 中国石化 应急演练
2025/4/7
近日,海南炼化开展2025年首场大型综合应急演练,现场处置人员与消防车、机器人、无人机、视频监控形成全方位应急处置网络,各演练单位响应迅速、处置有序,全面提升了公司对突发异常事件的紧急处置、应急响应、协同作战能力。
煤层气公司按下高质量上产加速键
中国石油 天然气 勘探开发
2025/4/7
2025年4月2日,记者从煤层气公司获悉,在去冬今春保供期间,该公司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3.59%,助力天然气稳定供应。

当下正值京郊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拔节阶段,既是苗情转化的黄金期,也是病虫害防治、水肥调控的重要窗口期。

辽河石化协同合作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双碳目标 中国石油 辽河石化
2025/4/7
截至2025年3月31日,辽河石化公司制氢装置二氧化碳回收利用项目的施工量已完成总量的35%。装置建成后,年捕集二氧化碳规模将由3万吨提升至8.52万吨。
锦西石化 万点检测 密织防雷防静电安全网
中国石油 防雷 防静电
2025/4/7
为确保生产装置在雷雨季平稳运行,锦西石化利用晴好天气,全面开展防雷防静电接地测试工作。截至2025年3月31日,防雷防静电检测计划总点数1.1万余点,全部完成检测任务。
国内首个乙烯全业务链智能化工厂能效跃升
乙烯 智能化 中国石油
2025/4/7
乙烯收率从2021年的76.2%提升至2024年的78.01%,装置平稳率保持在100%,自控投用率超过99.6%,截至2025年3月31日,兰州石化榆林乙烯智能化工厂投用的58个专业系统,在生产经营中发挥出显著作用。目前,兰州石化“数智触角”正逐步延伸至各业务场景,国内首个乙烯全业务链智能化工厂——榆林乙烯智能化工厂实现能效跃升。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实现单原子催化剂本征能级的实验测定与高通量筛选(图)
原子 催化剂 耦合
2025/4/12
2025年4月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1500组群)张涛院士、杨冰副研究员团队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路军岭教授、武晓君教授团队在单原子催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智能黏附研究获新进展(图)
智能 润滑 低温
2025/4/12
自然界中,以壁虎、树蛙和蜗牛为代表的生物体能通过可逆调控界面黏附实现垂直甚至倒立表面的运动。这种独特的运动能力源于其快速可逆的黏附状态切换机制。然而,在合成材料体系中实现高/低黏附态的快速可逆转换仍面临挑战,主要受限于材料双稳态的稳定性、状态切换的动力学速率以及两态间的黏附性能差异三个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