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相关记录405条 . 查询时间(3.453 秒)
沈阳生态研究所在回顾和展望有机卤呼吸细菌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有机 细菌 污染
2025/1/8
有机卤呼吸细菌(Organohalide-respiring bacteria,OHRB)是能够在厌氧条件下,利用有机卤化物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呼吸代谢的一类微生物,广泛分布于海洋沉积物、土壤和淡水生态系统等多个环境中。它们在自然有机卤素的降解过程以及氯化有机污染物的生物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尽管OHRB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当前有关其研究的文献分析和总结仍相对不足,这限制了我们对其研究现...
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在城市和区域范围内监测和评估脱碳进程。目前,CO2浓度监测和大气反演是获得区域碳源汇的主要方法之一,以往的观测站点稀疏,反演结果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建立高精度、高分辨率、实时动态的碳监测系统(CMS)已成为重要趋势。京津冀地区人口超过1.1亿,GDP占全国的11%,单位面积煤炭消费量是全球平均的30倍...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高毒性的有机污染物,因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的重大危害而备受关注。尽管国内外已开展关于PAHs的研究,但模拟研究仍存在模式分辨率较粗、理化机制不够全面等问题,排放变化导致的PAHs及其健康效应变化也未充分量化。针对上述问题,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自发研究员模式研发团队将苯并[a]芘(BaP)、苯并[b]荧蒽(BbF)、苯并[k]荧蒽(BkF)和茚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大气污染生态效应研究中取得进展(图)
大气污染 生态系统 耦合
2024/12/21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293323、42275128)等资助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廖宏、乐旭团队与国防科技大学等多个国内外研究单位合作,在大气污染生态效应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结果以“清洁空气行动促进了我国陆地生产力的恢复(Recovery of ecosystem productivity in China by the Clean Air Action plan)”为题,于2024年...
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发表硝化反应的生物催化策略评述(图)
反应 催化 环境污染
2024/12/22
硝基化合物作为一种关键的合成中间体,广泛存在于药物、炸药、农药和各种有机染料等重要的化合物中。“混合酸”法是工业上制备硝基化合物最成熟的方法之一,通过硫酸促使硝酸质子化,释放出高反应活性的硝酰阳离子NO2+。然而,该方法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酸和废水,对环境带来巨大挑战。尽管2024年来在生产技术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硝基化合物的工业制备仍然存在反应条件苛刻、选择性差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相比传...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所在渤海河流入海污染物输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污染 电子 塑料
2024/12/22
河口海岸区域水动力特征复杂且变化多样,污染物输运动力学对于这些区域的环境评价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污染物潜在的生物化学影响,结合河口海岸动力学的特点,深入研究污染物的输运过程及驱动机制,能够揭示污染物在复杂环境中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区域环境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辛金元等EST: 燃煤工厂干热岛边界层结构与残留层污染熏烟下传(图)
辛金元 污染 大气 探测
2024/12/15
燃煤型工业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排放源,作为人为强热源对局地边界层结构产生的扰动尚不明确,研究强热源燃煤型工厂对边界层热力、动力与物质结构的影响,对认知人类活动对局地气象影响能力和污染防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在复合污染对农田沟渠碳氮气体排放的影响及微生物机制方面取得进展(图)
复合 污染 气体
2024/11/9
农田排水沟渠既是农业径流的汇,又是邻近下游水体的源,其沉积物在有机质矿化和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被认为是温室气体排放的热点区域。此外,由于农业生产中农用塑料产品和抗生素类药物的广泛使用,部分污染物可能会随着地表径流排入农田沟渠,因此除了接收碳氮等污染物以外,农田排水沟渠沉积物还是微塑料和抗生素的潜在富集区。然而,在多种污染物联合作用下,农业沟渠沉积物的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及其潜在微生物机...
地化所研究揭示“大气十条”的实施驱动了中国大气汞浓度快速下降(图)
大气污染 水生 生态系统
2024/11/13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24年10月22日研究结果揭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实施后中国大气汞浓度下降显著,证实了“大气十条”实现了人为源大气汞协同减排。相关成果发表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 ,NSR)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阴永光课题组在人为活动塑造鱼类汞浓度水平的地理差异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Human activities shape important geographic differences in fish mercury concentration levels”为题,在线发表于Nature Food (https://doi.org/10.1038/ s43016-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所科研团队在伴矿景天通过根系细胞壁的阻隔提高镉耐受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细胞 金属 污染
2024/10/19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查清植物适应重金属胁迫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伴矿景天(Sedum plumbizincicola)又称为超积累型东南景天,是我国东部古老矿区所发现的Cd/Zn/Pb超积累植物。之前研究表明,伴矿景天细胞壁修饰在其镉超富集和超耐受性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分子机制缺乏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在乙烷驱动钒和TCE污染净化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污染 反应 细胞
2024/11/9
地下水钒和氯代有机溶剂污染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生物还原是修复地下水污染的有效方法。关于乙烷作为电子供体驱动钒的生物还原过程,以及乙烷基膜生物反应器能否长期连续去除钒尚不明确。此外,乙烷与DCE、TCE在纯培养条件下可实现好氧共代谢,但是关于乙烷驱动下的长期连续处理及其应用仍待考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向经典看齐--经典论文解读:迷航-所有的塑料去了哪里?(图)
塑料 生态环境 污染
2024/10/17
“向经典看齐”是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发起,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解读经典论文的系列活动。本活动旨在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勇于挑战高难度的科学问题,抢占科技制高点,向本领域顶尖的科学家看齐,力争取得原创性、颠覆性成果,传承经典、砥砺前行。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钢铁行业污染控制耦合能质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图)
污染 耦合 应用
2024/11/5
2024年9月29日,过程工程所牵头的“钢铁行业污染控制耦合能质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顺利通过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经过质询讨论,形成鉴定意见:该项目成果整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