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理学 >>> 循环生理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循环生理学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2.287 秒)
生物结皮是干旱地区关键的生物组成部分,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土壤CO2交换,在土壤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生物结皮可通过产生光合和呼吸作用直接影响土壤CO2交换,还可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栖居环境间接影响土壤碳释放。有研究表明上述影响均受到水热条件调控,但生物结皮在全球干旱区温度和湿度梯度下对土壤净碳交换(NSE=呼吸-光合)的影响尚不清楚,同时生物结皮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植被是连结大气圈与土壤圈的关键纽带,在全球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确定森林生态系统是重要的全球大气零价汞汇,是近年来区域及全球汞循环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之一。传统森林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侧重汞在森林系统中含量、储库、通量和质量平衡,无法追溯相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而汞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可定量示踪物质来源和特征性过程,为解析森林系统汞的循环过程提供了新契机。
2023年10月18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宋金明、袁华茂研究团队利用新的生物标志物细菌藿多醇(BHPs)和细菌3-羟基脂肪酸(3-OH-FAs),反演了近百年来黄东海低氧、底层水温和氮循环的演变特征,研究成果连续在国际学术期刊Chemical Geology发表。
2023年7月28日,中国科学院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孙建明课题组新获3项国际(荷兰)发明专利,分别为“孔隙可调的转盘式养虾池用底排污装置”“循环水养虾系统中去除污物以及活虾防逃的装置和方法”“一种基于对虾眼球直径估算体长体重的方法”。
蒸散发是陆地生态系统水、能量循环的关键变量和重要纽带。蒸散发参与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复杂的相互作用,具有过程复杂且时空变异性大的特点。蒸发互补关系(CR)理论只需常规气象变量即可估算蒸散发,2023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当前,全面涵盖CR模型时间和空间性能的评价研究少之又少,对不同CR模型的时间和空间精度以及参数敏感性的认知仍然相对匮乏,特别是在缺少蒸发观测的流域。
多年冻土融化会提高土壤氮可利用性,进而提高植被生产力,减弱冻土碳循环与气候变暖之间的正反馈关系。土壤氮的增加还会潜在促进N2O排放,从而加剧多年冻土区非碳-气候反馈。在此背景下,冻土生态系统氮循环研究逐渐引起全球变化研究群体的关注。作为一种剧烈的冻土融化形式,热融湖塘的形成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变植被状况、土壤性质和水文环境等因素,从而对生态系统氮循环产生强烈影响。特别是,热融湖塘形成导致的厌氧环境有利...
火电、水泥等高碳排放行业难以单纯依靠节能提效、清洁燃料替代等技术实现自身净零碳排放,节能减碳协同可再生能源的电气化将有望助力部分高碳排放行业率先实现碳中和。钙循环是颇具代表性的碳捕获及能量转换与存储技术,近年来在太阳能热存储利用和低碳制氢转化的多能互联方面的研究得到关注。
践行大食物观,让老百姓吃饱吃好吃得健康,一个重要前提是拥有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对于形成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科学践行大食物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2年9月29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金催化剂设计与选择氧化研究组(DNL0809组)黄家辉研究员团队、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化研究组(DNL1207组)刘应春高级工程师团队,与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沽化工”)共同开发的“液固循环流化床过氧化氢直接氧化丙烯生产环氧丙烷新工艺(FHPPO)”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成果评价。我所副所长李先锋、科研及职能...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调节区域气候以及碳汇等。近年来,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强度增加影响下,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过程发生着变化,进而改变了其生态功能。尽管已有较多关于青藏高原碳氮循环动态变化的研究,但对青藏高原各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过程及其关键性因子尚未进行系统梳理,制约了区域尺度生态功能维持策略和适应性管理。
溶解性有机物(DOM)是全球水体有机碳的一个大的储存库,也是水环境中生物体的主要营养底物和碳源,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贡献。同时,过量的DOM可能会导致天然水体变成“棕色”,阻碍太阳辐射在水层中的穿透,进而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化学循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周丛照教授课题组,从巢湖成功分离五株侵染伪鱼腥藻Chao 1806的噬藻体Pam1~Pam5。基于比较基因组学和宏基因组学分析,作者揭示了Pam1~Pam5的进化多样性,及它们在巢湖自然水体中的相对丰度,并以这五株实验室纯化的噬藻体基因组序列作为参考基因组,鉴定了10株尚未培养的噬藻体。相关研究成果以“Comparative genomic analysis of ...
印度-太平洋暖池(印太暖池)是气候系统中海气相互作用的核心区域,其SST变化可以通过调节Walker-Hadley环流、ENSO等影响整个气候系统。自1950年代以来,印太暖池明显增温扩张,这对水文循环和全球气候系统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理解印太暖池过去增温扩张的机理并准确预估其未来变化十分重要。
植物凋落物分解过程对驱动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起着重要作用。土壤动物是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参与者,土壤动物的多样性以及凋落物种类的多样性都会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凋落物分解速率。然而,生物多样性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在不同研究中结论并不一致。
2022年3月2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赵纯教授课题组,首次使用全球变空间分辨率模式在青藏高原地区加密至公里尺度(4公里),开展了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高原复杂地形对夏季水汽输送和降水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展现了全球变空间分辨率区域加密模拟能很好地再现高原地区的环流和气象要素特征,定量评估了高原复杂地形对水汽输送和降水的影响并解释了相关机制。相关工作以“Impacts of Topog...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