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物学”相关记录29848条 . 查询时间(1.609 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机器人-动物交互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机器人 动物 解剖
2024/12/21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62022014、62088101)等资助下,北京理工大学石青教授团队与海外合作者开展交叉合作,在机器人-动物交互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通过类鼠机器人调控大鼠情绪状态(Modulating emotional states of rats through a rat-like robot with learned interaction patterns)”...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所在渤海浮游植物动态变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植物 生态系统 耦合
2024/12/22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工农业活动的频繁进行,陆源排放导致过去数十年间海洋中营养盐负荷显著增加,进而引发了河口及近海区域浮游植物大量生长,破坏了海洋环境的生态平衡。作为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指标之一,浮游植物生物量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浮游植物的动态变化逐渐成为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焦点。2024年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康欣奕助理研究员所在团队基于耦合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元宝枫古树嫁接技术取得突破进展(图)
天然 遗传 资源
2024/12/20
元宝枫(Acer truncatum)无患子科槭属,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的集油用、药用、观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珍贵树种。我国天然林内分布大量元宝枫古树,是非常优良的遗传资源,具有重要的文化、科研价值。如何利用嫁接技术快速扩繁元宝枫古树优异种质,不仅对利用古树优异种质选育元宝枫新品种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保护元宝枫古树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楸树基因家族分析发现关键低温响应基因C3H24、C3H58(图)
基因 分析 低温
2024/12/20
楸树(Catalpa bungei),紫葳科梓属,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用材和著名的园林观赏树种,开展低温响应机制研究挖掘关键基因是培育抗寒楸树品种的基础。本研究对楸树的C3H基因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共鉴定出61个C3H家族基因,基因表达分析发现CbuC3H24和CbuC3H58这两个基因显著响应低温胁迫诱导。WGCNA分析发现CBF2/3、MPK6、AZF3等基因与CbuC3H24、CbuC3H5...
北京林业大学草学院科研团队在高寒草地菌根真菌生态功能方面取得系列进展(图)
真菌 生态 群落
2024/12/20
草业与草原学院科研团队围绕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关键土壤微生物功能群-丛枝菌根真菌的群落变化及生态功能,通过围封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探索了植物-微生物-土壤相互作用的机制,2024年12月19日取得的新进展分别发表于国际一流期刊《Plant and Soil》和《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24年12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肖晖研究组与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高成江团队合作在Plos Pathogen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The protein segregase VCP/p97 promotes host antifungal defense via regulation of SYK activation" 的研究论文,揭示了VCP参与抗真菌信号通路De...
中国科学院研究探明土壤食物网对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响应的生物学机制(图)
土壤 生态系统 群落
2024/12/20
秸秆的有效管理对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以及利用效果是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土壤食物网由土壤微生物、小型土壤动物和中型土壤动物组成,对秸秆分解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秸秆还田方式可以影响秸秆的分解途径以及改变土壤食物网各个营养级的结构组成。目前,针对土壤食物网内多个营养类群的网络互作关系及其对秸秆分解的协同调控作用缺乏深入研究。
上海药物所合作组建中国人群急性髓系白血病组学全景数据库(图)
数据 蛋白质 基因
2024/12/23
2024年11月1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佳团队、周宇波团队、谭敏佳团队及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杨建民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上在线发表了题为“Integrative proteogenomic and pharmacological landscape of acute myeloid leukaemia”的研究论文,对 101名中国急性髓系白血病(简称AML)患...
兰州大学研究团队绘制出国际首张绵羊多组织表观遗传调控图谱(图)
遗传 免疫 反应
2024/12/21
2024年12月15日,兰州大学王维民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iMeta》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omprehensive multi-tissue epigenome atlas in sheep:A resource for complex traits, domestication and breeding”的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基于绵羊9个重要组织的多维度(RNA-Seq、ATAC-Seq、CUT...
中国科学院蓝细菌生物钟调控机制研究获进展(图)
细菌 代谢 细胞
2024/12/20
蓝细菌作为光能驱动的合成生物学重要底盘细胞,是捕获和转化二氧化碳的重要微生物。蓝细菌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生物基产品。生物钟通过调控蓝细菌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基因表达、重要代谢途径、代谢产物的分布及固氮固碳等生化过程,影响蓝细菌作为光驱生物合成细胞工厂的开发效率。因此,研究蓝细菌生物钟调控机制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
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在蓝细菌生物钟调控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细菌 细胞 代谢
2024/12/22
生物有机体为适应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形成了一种内在节律性的生命活动,即生物钟(Circadian Clock)。生物凭借生物钟可感受外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并调节自身生理活动以适应这种周期性变化。生物钟对细胞基因表达、信号转导以及细胞新陈代谢等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调控意义。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草人工智能与可视化创新团队在AI助力森林精准经营领域取得新突破
人工智能 森林 生态系统
2024/12/20
森林空间结构是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优化调控森林空间结构是提升森林质量、增强生态系统功能的有效手段。人工智能技术为森林空间结构研究提供了全新技术手段,驱动森林精准经营和智能决策发展新模式。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生物“迁徙淘汰”病毒新机制(图)
病毒 细菌 群体
2024/12/20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科研人员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对大肠杆菌以及一种可以感染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的运动规律展开研究,发现宿主细菌特定的运动可能抑制病毒传播。2024年12月17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所在揭示土壤食物网对秸秆还田方式的响应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土壤 群落 生态系统
2024/12/22
秸秆的有效管理对于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以及利用效果是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土壤食物网主要由土壤微生物、小型土壤动物(原生动物和线虫)以及中型土壤动物(螨和线蚓)共同组成,对秸秆分解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秸秆还田方式可以影响秸秆的分解途径以及改变土壤食物网各个营养级的结构组成。然而,针对土壤食物网内多个营养类群的网络互作关系及其对于秸秆分解的协同...
中国科学院研究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分子胶降解剂(图)
分子 肿瘤 蛋白
2024/12/20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多数肿瘤类型中高表达并驱动肿瘤发生。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抑制剂仅在肺癌和结直肠癌中取得疗效,却产生耐药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在其他多种肿瘤中未见明显疗效,尤其在乳腺癌中收效甚微。有研究提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乳腺癌及其他肿瘤中的不成药靶点。事实上,无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否突变,其降解异常均可成为其耐药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降解异常来降低表皮生长因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