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肿瘤学 >>> 肿瘤治疗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肿瘤治疗学相关记录1622条 . 查询时间(0.407 秒)
224年6月3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陆舜教授的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影响因子:158.5)发表,引领全球Ⅲ期不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新热潮。陆舜是该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
2024年8月7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兴国团队与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张清炯团队,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上发表了题为《间充质干细胞介导的线粒体转移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神经祖细胞中恢复线粒体DNA和功能》(MSC-Mediated Mitochondrial Transfer Restores Mitochondrial...
由于成年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再生能力非常有限,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SCI) 造成的伤害大多不可逆,往往导致永久性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尽管SCI的病程发展可以持续数月至数年,但最主要、最剧烈的改变则发生在损伤后的数小时至数天内。因此,系统性地解析SCI在不同时间、不同损伤距离、不同解剖区域和不同细胞类别中发生的基因表达改变、分子调控程序和细胞响应机制对于全...
近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以原创性论著形式发表了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教授赵海涛、杨晓波团队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对于难以实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晚期胆道癌患者,先给予免疫联合治疗,待患者缓解达到手术指征后再进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与持续抗肿瘤治疗相比,手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这是国际上首次印证不可切除胆道癌转化手术的必要性,对于晚期胆道癌患者的治疗路径探...
近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以原创性论著形式发表了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教授赵海涛、杨晓波团队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对于难以实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晚期胆道癌患者,先给予免疫联合治疗,待患者缓解达到手术指征后再进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与持续抗肿瘤治疗相比,手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这是国际上首次印证不可切除胆道癌转化手术的必要性,对于晚期胆道癌患者的治疗路径探...
2024年7月10日,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院以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在《自然》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此项研究首次构建了最大规模的泛癌种脉管系统全息细胞图谱,为充分理解肿瘤血管生成的复杂过程提供了全景视角,同时为临床提升抗血管生成疗效提供科学方案。
2024年7月10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朱明昭研究团队与清华大学傅阳心教授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题为“Metabolic reprograming mediated by tumor cell-intrinsic type I IFN signaling is required for CD47-SIRPα blockade efficacy”的研究论文。...
近日,东北大学费腾教授课题组利用以CRISPR技术为基础的高通量遗传筛选系统,深入研究了肿瘤化疗耐药性问题,并揭示了其全局性规律和分子基础。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
近日,东北大学盛韧教授课题组在肿瘤细胞周期调控和临床转化领域实现重要突破,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生物医学期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
癌症治疗中,临床医生不知道何时、何地以及哪种耐药性可能会出现,这让他们落后于狡猾的癌细胞一步。现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找到了一种方法,通过重新编程癌症演变过程,让肿瘤更容易被治疗。研究论文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
肠癌作为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攀升。在上海,肠癌的发病率已经高居肿瘤发病排行榜前列。目前,随着诊治技术的发展和早期发现率的提升,肠癌的疗效取得显著提升。然而,在临床上,仍然有部分肿瘤发生位置低、距离肛门较近的直肠癌患者,面临着手术根治难以保留肛门的困境。
2024年7月5日,《细胞》在线刊登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院士、高庆蕾教授、方勇教授联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Anderson癌症中心梁晗教授团队关于卵巢癌治疗的研究论文《卵巢癌新辅助PARP抑制剂或化疗揭示同源重组缺陷型肿瘤治疗新靶点——eTreg细胞》。
美国科学家首次在人源化动物模型中表明,经过改造的人类血浆B细胞可用于治疗疾病,特别是白血病。这一结果标志着ePCs在治疗癌症、自身免疫疾病和蛋白质缺乏症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相关研究2024年7月2日发表于《分子治疗》期刊。
弓形虫作为人畜共患寄生虫,可感染几乎所有温血动物,并在免疫功能缺陷的宿主中造成极大危害。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余潇团队与中山大学教授伦照荣合作,研究揭示了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调控弓形虫病及抗肿瘤的新功能及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先进科学》。
放化疗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但随着治疗,肿瘤细胞会逐渐产生耐药性,给治疗带来巨大挑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