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理学相关记录65882条 . 查询时间(2.635 秒)
在距今约8-6亿年前,地球经历了两次长达数百万年的冰期,厚达千米的冰盖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因此称之为“雪球地球”。两次“雪球地球”事件之间是一个相对温暖的间冰期,期间以绿藻为主的初级生产者和海绵的出现代表了生命演化史上又一次重要革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沈延安课题组以高精度硫和汞同位素分析为主要手段对华南间冰期地层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雪球地球”的消融诱发了大规模火山活动这一新观点,并证明了间冰期海洋...
2024年6月27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重离子束诱变选育高效固碳微藻工程株研究中取得进展。该研究发现重离子束辐射诱变对四尾栅藻突变株能量转换和碳代谢途径具有影响,并可以获得兼具高效固碳能力和抗逆性的四尾栅藻突变株。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资源技术》(Bioresource Technology)上。
2024年6月26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室科研人员在重离子束诱变选育高效固碳微藻工程株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重离子束辐射诱变对四尾栅藻突变株能量转换和碳代谢途径影响显著,同时,获得兼具高效固碳能力和抗逆性的四尾栅藻突变株。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技术类权威期刊Bioresource Technology上。
快速拉曼药敏检测(FRAST)技术通过单细胞拉曼光谱分析缩短了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的周转时间,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时间窗口。然而,样品前处理成为制约FRAST技术临床应用的瓶颈。传统离心洗涤方法操作复杂、机械应力大,导致细胞损失和活性降低,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开发自动化、温和的细胞清洗方法至关重要,可减少人工误差,提高实验一致性,确保细胞活性和完整性,为FRAST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支撑。
2024年6月26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山显任在盖志琨研究员的指导下,在《古脊椎动物学报》发表了泥盆纪多鳃鱼类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在云南曲靖开展了大量的野外挖掘,在早泥盆世的西山村组发现了完整的“曲靖东方鱼”化石标本,研究认为“曲靖东方鱼”应归到坝鱼属,而非原来认为的东方鱼属或宽甲鱼属,其真实身份为曲靖坝鱼(Damaspis qujingensis); 同时,研究团队在云南曲靖...
2024年6月25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钱文峰团队在植物中开发了名为CRISPR-Assisted Inheritance utilizing NPG1(CAIN)的基因驱动系统。该系统基于毒药-解药机制,通过在植物花粉中产生毒药效应,颠覆孟德尔遗传规律。具体而言,CRISPR/Cas9靶向切割花粉萌发所必需的基因NPG1,作为毒药阻止花粉萌发;重新编码的、不受CRISPR/Cas9...
2024年6月25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钱文峰团队在植物中开发了名为CRISPR-Assisted Inheritance utilizing NPG1(CAIN)的基因驱动系统。该系统基于毒药-解药机制,通过在植物花粉中产生毒药效应,颠覆孟德尔遗传规律。具体而言,CRISPR/Cas9靶向切割花粉萌发所必需的基因NPG1,作为毒药阻止花粉萌发;重新编码的、不受CRISPR/Cas9...
合理的时间分配是推动个人与社会进步的主观能动行为。对植物而言,这种时间分配策略可能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然而,长期以来,生态学研究更多关注植物在物质资源方面的利用策略,如碳、水、养分的分配,而对时间资源的利用策略缺乏认识。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SOA的组成和来源复杂,其中半挥发性/中等挥发性有机物(S/IVOCs)被认为是SOA的关键前体物,但其对SOA生成的具体贡献尚不明确。同时,2024年来夏季极端高温热浪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其对大气SOA生成的影响也鲜有报道。为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团队联合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于2023年夏季高温热浪频发季节,利...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TSR)是含油气盆地深部烃类和溶解硫酸盐之间发生的强烈氧化还原反应。在充足硫酸盐供给和热力的共同作用下,TSR可以生成多种不同相态的有机-无机产物(包括CO2/碳酸盐岩、H2S/黄铁矿、气态烃、残留油和固体沥青等)。该反应通常发生在>120 摄氏度且靠近膏岩的储层内,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均有相关报告。因此,长期以来TSR都是石油地质学和油气地球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前...
黑碳物质(BC)广泛存在于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介质,是地表慢碳循环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中占据重要地位。针对不同圏层介质的研究(如,大气、水体、土壤)和在不同目标导向下的BC研究,对BC的表征方法存在很大差异,妨碍了BC物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跨圈层对接。为了深入了解地表不同圈层介质中BC的来源及其地球化学行为,本研究基于表征BC稠合芳香结构的苯多羧酸法(BPCA法),建立了跨圈层介质的BP...
季风爆发前,喜马拉雅山中部南坡暴雨暴雪等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对该地区冰川变化、植物生长和居民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然而,这种极端降水的水汽来源及水汽输送的动力机制尚不清楚。
2024年6月21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电源及控制工程研究室在聚变电源系统功率/容量配置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解析了托卡马克装置运行中的电源系统功率特征,提出了能准确辨识聚变电源系统稳态和冲击的功率/容量新配置方案,相关成果发表在电气工程领域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上。
2024年6月21日,精密测量院江开军研究团队在超冷费米气体非平衡动力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研究团队实验制备了球形幺正费米气体,发现体系在自由飞行过程中的动力学演化满足标度不变性,通过测量呼吸模式证明体系具有SO(2,1)对称性。该研究成果于2024年6月12日发表在物理学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同时被遴选为编辑推荐文章(Editors'...
2024年6月21日,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工程师徐洲锋等科研人员完成的“生态格局分析可视化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多层次结构化地理网格系统对大规模空间数据、算力单元和算法模块进行分层分块组织同构的方法,新方法可以综合利用人眼的视觉交互特点、多层次结构化地理网格单元的数学嵌套关系以及网格化单元的并行计算优势,实现不同尺度、不同粒度的空间特征动态分析与展示。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