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大气科学相关记录3786条 . 查询时间(2.328 秒)
2024年7月19日,国际期刊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刊发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宋金明、袁华茂团队关于海洋大气有机碳沉降的最新研究成果,解析了胶州湾大气溶解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的湿沉降过程及其潜在的复杂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结果对深入认识近海和海岸带有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海洋碳增汇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大气CO2浓度在冰期-间冰期旋回的周期性变化是晚第四纪最显著的环境特征之一,冰期较低的大气CO2浓度被认为与深海碳储库的增加有关,是研究海洋吸收和储存CO2的天然对照组。南大洋是海洋和大气进行碳交换的主要区域,其物理环流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可能控制了冰期-间冰期深海碳储库的变化。风力驱动的上涌过程将富含碳和营养物质(硅和氮等)的深层水带到南大洋表层,其中一部分碳被表层生物固定从而再次进入深海,另一部...
2024年7月15日,国际地学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常凤鸣研究组与自然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德国美因茨大学、同济大学、自然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Meridional Shifts of the South...
2024年7月11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凡团队对印度洋海域海洋热浪研究取得新进展,阐明了海洋热浪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之间的密切联系,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
2024年7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课题组、王凡课题组及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法国气候与环境实验室、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单位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利用北印度洋边缘海海洋沉积岩心重建了18000年以来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沉积物交换历史,结合同时期印度夏季风等记录及古气候模拟研究,提出了大气环流模式变化(尤其...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热带森林树种将遭遇降水格局变化的挑战,包括雨季的推迟和极端降雨事件,这不仅对土壤水分和养分循环产生影响,还将改变植物的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利用策略。热带地区普遍存在的高风化土壤导致磷素匮乏,而降水格局的变化可能进一步加剧这一问题。在这种双重压力之下,植物的水分和养分响应机制亟需关注。
2024年7月5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凡团队联合大气物理研究所,在《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上发表了题为North Atlantic-Pacific salinity contrast enhanced by winds and ocean warm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定量揭示了20世纪中叶以来大西洋-太平洋盐度差异(APSC)的加强趋势及其空间结构,...
2024年7月4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凡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团队在《自然-气候变化》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最新影响因子29.6)发表了题为“North Atlantic-Pacific salinity contrast enhanced by winds and ocean warm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定量揭示了上世纪中叶以来大西洋-太平洋盐...
2024年6月28日,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姚雨博士应邀到访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并为第十一期“山海致青”学术论坛做了题为“使用粒子分辨气溶胶模型量化云的化学过程和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学术报告。本次学术报告由环境研究院李沁怡教授主持,三十余位师生参加了本次学术论坛。
植被是大气汞循环中重要的汇(Sink)之一。在植被参与的大气汞循环中,叶片通过对大气气态汞(Hg0)的吸收与积累作用,将汞元素贮存在叶片组织内部。研究表明,现生植物地上组织中所含的汞元素大多来源于大气,其总量的80%被贮存在叶片中。由于植物叶片与大气汞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植物叶片被认为是记录大气汞浓度变化的良好指标之一。在地质历史时期,大气中的汞异常通常由古火山活动、古火灾事件等引发。同时期...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SOA的组成和来源复杂,其中半挥发性/中等挥发性有机物(S/IVOCs)被认为是SOA的关键前体物,但其对SOA生成的具体贡献尚不明确。同时,2024年来夏季极端高温热浪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其对大气SOA生成的影响也鲜有报道。为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团队联合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于2023年夏季高温热浪频发季节,利...
2024年6月24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凡团队联合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科研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Climate发表最新成果,基于观测和气候模式资料揭示了大西洋热含量增加快于印度洋-太平洋海盆的新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全球海洋热量储存格局,为提高气候模式模拟和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年6月20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简称“大气所”)苏杭研究员课题组与北京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张远航院士课题组和李歆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Geoscience》发表题为《大气氧化性长期趋势指导臭氧污染控制战略》(Ozone pollution mitigation strategy informed by long-term trends of atmospheric oxida...
青藏高原夏季上空频繁且旺盛的对流为我国东部地区提供了水汽,影响高原的气候与生态环境以及全球大气的水分循环。相较于其它地区,青藏高原湖泊大气中的水汽更为充足,且青藏高原上的湖泊数量占中国湖泊总数量的一半以上。已有观测数据证实,青藏高原湖泊夏季白天存在湖风环流,而湖风环流是改变和影响湖-气、陆-气间热量与水分交换的空间分布以及对流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已有研究主要围绕湖泊对局地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和响应展开...
北极的快速变暖伴随着海冰消融和北冰洋开阔水域增加,有利于海冰消融区蒸发增强,给大气输送了更多的水汽和能量。这种变化对全球气候系统和北半球陆地降水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