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改良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土壤改良学相关记录153条 . 查询时间(3.093 秒)
近日,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重金属生态毒理与污染修复创新团队揭示了不同形态硒对小麦籽粒镉累积的调控效应与机制,确定了降低小麦籽粒镉累积的最佳硒形态,研究成果为我国小麦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环境研究(Environmental Research)》上。
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 (Munro) Hack.]属于禾本科黍亚科蜈蚣草属,起源于我国,具有耐贫瘠、病虫害少和养护水平低等特点,可广泛用于土壤贫瘠地区的固土护坡、水土保持,非常符合目前国内外草坪产业的发展趋势,可作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草种。但是假俭草早期生根迟缓,影响了成坪速度;期间的维护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大大增加了假俭草草坪建植的成本。因此,利用现代生物学手...
近日,北方干旱半干旱耕地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培肥与改良团队基于国家土壤质量观测实验站网络平台,在全国尺度上量化了不同施肥管理措施对农田土壤氮矿化速率的影响程度及其主控因素,研究结果以“Response of soil gross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to fertilization practices in China’s ...
谷物穗发芽(也称收获前发芽,Pre-harvest sprouting,PHS)是指穗上生理成熟的谷粒在收获前发芽的现象,在全球性范围内都普遍发生,严重影响谷物的产量和品质,给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东北地理所方军研究员团队前期研究全面解析了ABA合成和信号途径调控水稻穗发芽的分子机制,为改良水稻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关研究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发表在Plant J(2...
2024年8月13日,中国林科院河套灌区盐渍化治理与利用示范区科技高地挂牌仪式在五原县举行,标志着科技高地建设正式启动。中国林科院副院长、河套灌区盐渍化治理与利用示范区科技特派队队长陈幸良研究员表示,要打赢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科技创新是关键。中国林科院瞄准三大标志性战役区域生态治理的难点问题,着力打造十大孔兑综合治理示范区等15个科技高地,率先建设一批先行先试示范区,精准指导和技术支撑“三北”...
近日,受极端天气影响,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农业遭受严重水涝灾害。“民之所向,步履所往。”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及时组织“助力会同苦瓜产业升级红色+博士团”,依托“山苦瓜科技小院”,深入5个村庄,走访30余位种植户,通过实地考察和技术指导,为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等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提供方案,助力农业灾后恢复生产工作。
近日,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公布了2024年度第一批科技计划项目拟立项目名单,我所拟立项项目11项,其中包括农业重点产业链项目1项、农业技术研发项目8项、科学普及项目1项、高校服务人才项目1项,获批立项数量创历史新高。
近日,研究生院根据《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奖励办法(2021年修订)》(沈农大研究〔2021〕29号),经个人申报、校外盲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推荐、学校专家小组评审等环节,评选出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篇,优秀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30篇,优秀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32篇。我院4名博士研究生获评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7名硕士研究生获评校优秀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4名专业硕士研究生获评校优秀专业学位...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以下简称“祁阳站”)研究发现,在南方酸性红壤区合理施用石灰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作物产量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土壤有害生物防控创新团队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The potential for reducing aflatoxin B1 contamination of stored peanuts by soil disinfection”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提出了花生种植前采用熏蒸剂消毒有效降低收获后储存花生黄...
2024年6月23日,校党委书记黄思光率团访问哈萨克斯坦国立农业大学,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并为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负责建设的中哈盐碱地治理与农业高效用水科技示范园揭牌。
2024年6月20日,全球专业信息与分析服务机构科睿唯安发布了2023年度《期刊引证报告》,我校主办的期刊BIOCHAR最新影响因子达到13.1,在土壤科学类期刊中连续三年排名第1,在环境科学类358本期刊中排名第10,全部位于Q1区。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盐碱地改良创新团队揭示了合理增施氮肥在提升免耕产能和耕地质量中的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资源节约与循环(Resources, Conservation &Recycling)》上。
长期单一施用化肥会导致环境退化和土壤健康等问题,而有机改良剂含有丰富养分,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还能改善土壤结构,从而提升土壤质量,促进作物产量。有机改良剂与化肥配施能缓解化肥对土壤和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充分发挥两者促进作物生长和提高土壤质量的优势。根际土壤是植物根系周围的复杂微环境,其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深远影响植物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深入理解大豆根际土壤特性及其与植物、微生物的互作机制,对...
2024年5月13-15日,课题主持人李刚研究员赴延边州开展了未利用地人参土壤改良技术与应用项目的野外调查与取样工作,邀请延边大学傅民杰教授就未利用土壤质量评价与土壤剖面鉴别等进行技术指导,课题成员苏德悦及研究生芦宝森、赵本超及延边特色产业发展中心正高级农艺师周旭一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