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水文学及水资源”相关记录247条 . 查询时间(3.109 秒)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永勇与合作者在流域环境水文过程模拟方面取得进展(图)
张永勇 环境 水文 过程
2025/4/18
环境水文过程模拟是流域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耦合机制研究的难点之一,也是污染溯源和防控等水环境管理的关键技术手段。受物质形态和来源多样、与水文过程耦合机制不清等影响,流域尺度水文过程驱动的物质流失和输移过程模拟仍有待完善和发展,特别是有机碳和新型污染物等。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薯草轮作助力马铃薯连作障碍土壤改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图)
土壤改良 农业 水资源
2025/4/16
马铃薯作为全球广泛种植和消费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然而,集约化的马铃薯种植导致了一系列环境挑战,包括土壤退化、水资源枯竭以及微生物污染风险增加。特别是在半干旱地区,这些问题被进一步放大,因为水资源短缺和脆弱的生态系统加剧了农业活动的环境足迹。此外,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不仅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还对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因此,探索可持续的农业实践以应对这些挑战显得尤为迫切。

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为亚洲多条主要河流提供水源,养育了全球超过20亿人。随着全球变暖,冰川加速消融,未来水资源供应面临严峻挑战。尽管传统气候预估能够揭示长期气候变化趋势,但未来10年青藏高原温度变化仍因内部气候变率的显著影响而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年代际气候预测作为一种新兴工具,通过结合气候系统的初始状态和外部强迫信息,有望提升区域气候预测的准确性。然而,年代际气候预测在青藏高原的应用前景和可靠...

地下水具有分布广泛、水量相对稳定、水质相对可靠等特点,是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然而,地下水资源也具有显著的脆弱性,容易受到超采和污染的威胁。一旦遭到破坏,其修复和恢复的难度较大,且周期较长。目前,针对城市地下水资源供给状况的研究,仍缺乏从水量和水质两个维度的系统性分析,不利于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中-阿气候变化对水土资源影响与应对合作团队在门多萨省开展合作调研(图)
阿根廷 气候变化 水土资源 门多萨省
2025/2/20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的区域分异特征研究取得新进展
气候 生态环境 水文
2024/11/14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是中国特有且广泛分布的针叶树种,也是主要的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树种,在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北方地区生态环境、调节水文状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南方科技大学环境学院郑一团队用深度神经网络完成亚马逊流域分布式水文模拟
郑一 神经网络 亚马逊 水文模拟
2024/10/24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物理约束下的深度学习框架估算AVHRR积雪面积比例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物理 水文 气候 模型
2024/11/14
积雪面积是许多水文和气候模型的重要输入,对于研究全球气候和水文至关重要。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积雪遥感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物理约束下的深度学习框架,来反演基于先进的甚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积雪面积比例(SCF)算法,并开发出一种新型深度学习框架模型ART-DL SCF模型。
第二次青藏科考发布十大标志性进展成果
青藏科考 标志性进展 青藏高原 生态系统
2024/9/11

地下水是水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向河道补给的基流是河川径流的重要来源,基流在水资源供给、夏季河流水温调节、为鱼类提供全年性栖息地等生态系统服务方面有重要作用。此外,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不一样,地下水维持的基流大小直接影响河流的污染物浓度。


沉痛悼念李佩成院士(图)
悼念 李佩成 农田水利 水文水资源
2024/5/27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过去千年“亚洲水塔”对东南亚文明演化的影响(图)
亚洲水塔 文明演化 水资源
2023/11/16
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是亚洲众多跨境大河的发源地,影响了世界上超过一半人口,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亚洲文明。过去40年,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径流量输出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准确量化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水资源变化,科学研判未来河流径流量变化趋势,是水资源有效利用的基础与前提。然而,青藏高原气候和地形条件极其复杂,各种观测和模型模拟结果在这一区域不确定性较大,制约了相关研究。此外,多数亚洲水资源...

塔里木河流域“人口-经济-粮食”区域差异与水资源时空耦合分析研究取得进展(图)
塔里木河 区域差异 水资源 时空耦合
2024/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