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分析化学 >>> 分析化学计量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分析化学计量学相关记录25条 . 查询时间(2.265 秒)
混交林具有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微生物群落等特征,并优化生态系统的碳氮磷化学计量比,促进森林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含有固氮植物的混交林中是否有相同的结果并未被证实。引入固氮树种与桉树混交具有与施氮的相似的效应,可能破坏生态系统C:N:P的化学计量平衡。
国际上已报道40Ar/39Ar定年标样超过30个,但绝大多数样品的形成时代为新生代到中生代。前寒武纪的标样相对比较缺乏。随着深空探测计划的持续推进,前寒武纪样品的高精度分析再次得到广泛关注。目前国际上已发表的前寒武纪40Ar/39Ar定年标样包括NL-25角闪石(2649 ± 15 Ma),WA1ms白云母(2613 ± 2.4 Ma),ZMT04白云母(1804 ± 21 Ma),Hb3gr角闪...
陆地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磷限制,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和氮沉降增加将加剧碳氮磷化学计量比失衡和磷限制。因此,理解土壤磷有效性及其驱动因素有助于预测环境变化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响应。根际是植物与土壤之间进行碳和养分交换的关键界面,根系通过在根际分泌和释放质子、有机酸、胞外酶以及促进微生物生物量磷周转等途径调控磷的有效性,也使得根际磷动态相比非根际更加复杂和难以预测,因此亟需开展系统研究以揭示根际有效磷的关...
土壤胞外酶在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和养分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确定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化学计量的纬度格局及其环境驱动因素有助于理解微生物资源分配的调控机制,这对预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如何响应环境变化至关重要。截至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湿润地区(如森林生态系统),十分缺乏对干旱地区的关注。此外,鉴于研究结果的相互矛盾,尚未形成关于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化学计量纬度格局的统一认识。
2024年3月21日,国际学术刊物《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Evolving trends in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13-2022):A bibliometric analysis using DeepBone and Web of Science Databas...
在追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当下,秸秆还田策略因其独特的生态化学特性而备受关注。无机肥料虽为作物提供关键养分,却引发了土壤碳流失和酸化问题。秸秆还田可调节土壤生态化学平衡,缓解微生物和作物代谢压力,进而促进土壤有机质累积。现有研究多聚焦表层土壤,而对秸秆还田在全球尺度上对土壤深层碳、氮、磷储存及谷物产量上的影响,尚缺乏系统理解。
碳、氮、磷是植物最基本的生命元素,湿地植被的生态化学计量能直接反映其生长状况,对评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生态化学计量的角度分析湿地生态系统中养分分配、物质循环等特征及其与生境的关联。高光谱遥感技术能通过植被冠层的光谱响应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含量变化,因此,开展基于高光谱遥感技术的湿地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反演对于快速量化植被特征参数,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长期动态监测与管理...
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与土壤有机碳的形成和稳定密切相关。然而,养分有效性和化学计量比如何影响微生物对土壤碳固持的介导效应尚不明确。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恢复生态学任务团队将控制实验和自然环境梯度相结合,将养分状况不同的培养基质(甘蔗土和沙子)装填进孔径为38 μm的网袋(防止植物根系的进入,但允许真菌菌丝体和细菌的侵入)放置在不同的海拔梯度进行原位培养。通过模拟不同的养分供应状态和环境条件,研究微生物的...
毛竹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竹种,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林农增收致富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由于笋、材价格下滑严重,致使毛竹林经济效益不断下降,许多竹区毛竹林失管现象严重。同时,毛竹林失管后植被演替过程及其驱动机制尚不明了,制约了失管毛竹林扩张控制和植被正向演替更新促进的技术集成创新。
地球大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不仅推动着地球系统科学向数据密集型范式转变,也为破译和解析复杂的地球系统奠定了基础。如何从海量、多源、异构、泛在的地球大数据中汲取所需的信息和知识,实现数据-信息-知识-决策链条的贯通,亟需更加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生物的养分元素含量与化学计量关系是认识与研究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的重要部分。然而,只有少数研究关注苔藓植物的养分含量与化学计量关系,制约了科学家对苔藓丰富的生态系统的认识、模拟与预测。
生物的养分元素含量与化学计量关系是认识与研究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的重要部分。然而,只有少数研究关注苔藓植物的养分含量与化学计量关系,制约了科学家对苔藓丰富的生态系统的认识、模拟与预测。
2022年7月29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离子束中心工业微生物团队在采用自下而上的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七烯甲萘醌(MK-7)生产方面取得新进展。科研团队经过三轮Design-Build-Test-Learn循环,对MK-7合成相关路径进行重构,促进中心碳代谢流至合成模块;采用平衡胞内还原力代谢等策略,构建了一株“高效、低碳、辅因子循环”的MK-7合成菌株。成果发表在合成生物学领域期刊Microbi...
2022年6月29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作物品质智能感知团队发展了一种近红外光谱技术方向的新算法,该算法适用于高通量鉴定作物品种的真实性。相关工作被Infrared Physics & Technology接收并在线发表。作物品种真实性在品种保护及品种选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作物品种真实性鉴定方法如DNA分子鉴定、同工酶鉴定、田间鉴定等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检测结果耗时、损伤样品、污染环境、结...
2021年7月16至18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第七届青年学术委员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暨学术交流会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召开。来自全国分析测试领域的200多位青年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青委会)主任委员周江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刘成雁教授、兰州化物所副所长张俊彦研究员分别致辞。会议围绕生命科学,环境和食品安全科学,化学计量、标准物质及标准化等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