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基础力学”相关记录345条 . 查询时间(1.625 秒)
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开发具有内盐差梯度的两相异质界面材料实现高效压电能量转换(图)
界面 材料 柔性
2025/1/9
离子基柔性压电材料能够响应外部机械刺激并产生离子电流,同时克服传统电子设备与生物组织之间的模量不匹配问题,从而实现与神经组织的复杂软交互。这种材料产生的压电能量具备高生物相容性,可作为柔性电源,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和可植入设备等领域。然而,现有压电材料中阳离子和阴离子在应力场下传输差异受到限制,从而降低了离子电能的转换效率。因此,大多数压电系统的功率密度较低,限制了其在能量转换和信号传输中的实际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连化物所杨维慎/彭媛团队在丙烯和丙烷膜分离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杨维慎 彭媛 膜分离 柔性
2025/1/10
2024年12月1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和彭媛副研究员团队在丙烯和丙烷膜分离技术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团队受自然界生物体表机械保护的形貌结构启发,创新性地设计制备了具有纵横交织结构的耐磨损MOF(即ZIF-67)膜材料,有效解决了骨架柔性孔笼“开门”效应、膜晶间缺陷限制膜精准筛分丙烯能力、多晶膜表面不耐磨损等问题,为丙烯和丙烷的高效分离膜材...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在提高软磁合金纤维的塑性方面取得进展(图)
合金纤维 高性能 柔性 电子
2024/12/24
高性能软磁合金纤维在能量转换、传输和储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非晶合金纤维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但几乎没有拉伸塑性。高技术装备、多功能复合材料、柔性电子等领域在长期服役过程对能够承受拉伸、扭转和剪切载荷的高性能软磁纤维提出迫切需求。这些纤维不仅需要有优异的软磁性能,还要有微米尺度的直径、高的抗拉强度和塑性。高熵合金因其独特的成分和结构,有望突破软磁与力学性能相互制约的瓶颈。但现有的高熵合金纤...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利用新型皮革基微结构表面丝网印刷技术制备出阵列式电子皮肤(图)
结构 电子 柔性 传感器件
2024/12/8
2024年来,电子皮肤作为新兴的柔性传感器件,具有仿皮肤的结构和功能,在健康医疗、触觉反馈仿生电子、机器人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电子皮肤在机器人触觉感知方面的作用尤为关键,搭建了人-机-物交互的桥梁,通过独特的触觉通道赋予机器人更丰富的感知能力,在提高人机交互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方面展现出潜力。为在复杂环境中准确感知并响应,电子皮肤应拥有超宽量程、高线性度、高一致性等特性。当前,普遍采用的技术路径是...
中国科学院新型寡聚受体设计策略助力提升有机太阳能电池光伏效率和稳定性(图)
有机 太阳能电池 柔性
2024/12/8
2024年12月5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包西昌带领的团队,在新型多臂寡聚受体研究中取得进展,开发了两类多臂寡聚受体3BY和3QY,并通过调节非稠合核心单元的刚柔度,实现了对外围功能臂的构型及聚集态调控,提高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效率和稳定性。
中国科大研究团队提出触觉感知新方法(图)
识别 机器 柔性
2024/12/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人形机器人研究院董二宝副教授课题组联合香港城市大学于欣格副教授团队,于2024年11月15日在国际著名期刊《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tactile perception method with flexible grating structural colo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光栅结...
中国科大在纯红光OLED领域取得新进展(图)
有机 柔性 材料
2024/12/4
2024年11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崔林松教授团队与周蒙教授团队以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柳渊教授团队合作,提出了纯红光OLED材料设计新策略,开发了色纯度接近NTSC红光标准的纯红光发光材料,在纯红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效率和稳定性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and Stable Narrowband Pure-Red Light-Emitting Diode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哈工大张永兵团队在AI+扩散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张永兵 动力学 柔性 集成
2024/11/16
2024年10月2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人形机器人研究院李木军副教授、张世武教授,联合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胡兵教授,提出了一种新型多孔磁性软体抓手(PMSG),通过在柔性磁性硅胶中融入多孔设计,使得PMSG能够迅速且安全地抓取脆弱的生物活体。成果以“Porous Magnetic Soft Grippers for Fast and Gentle Grasping of Delicate...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蝉形态空间和空气动力学分析揭示中生代的“飞行竞赛”(图)
空间 空气动力学 分析 飞行
2024/11/10
飞行是动物界极具创新性的运动方式,为飞行动物提供了诸多生存优势,极大地扩展了它们的生存空间和生态位。迄今,仅有昆虫、翼龙、鸟类和蝙蝠这四类动物演化出主动飞行能力。其中,昆虫是最早掌握飞行能力的动物,并且演化出了多样性极高的飞行策略和相应的生态适应。然而,重建灭绝昆虫的飞行能力非常困难,因此,我们对昆虫飞行能力的演化历史了解非常有限。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等开发出高通量超柔性味觉神经界面 助力患者重建味觉功能(图)
系统 柔性 神经 界面
2024/10/24
味觉是最重要的生理感觉之一,能够帮助人类鉴别食物的营养价值与潜在毒性,从而选择合适的食物以满足能量与营养需求,并避免摄入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味觉对人类的生存与进化至关重要。舌癌是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舌癌病灶直接侵犯舌头的味觉感受区域,而放化疗等治疗方式可能损伤口腔组织。研究发现,游离组织皮瓣修复重建舌癌术造成的组织缺损,使得患者味觉减退甚至完全丧失味觉功能,影响患者整体生活质...
皮肤也能感知“味觉”:上海微系统所在舌癌患者重建舌瓣味觉解码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柔性 生理 信息
2024/12/21
2024年10月2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陶虎/周志涛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志愿/杨驰团队合作,开发出高通量超柔性味觉神经界面,使皮肤也能感知“味觉”,帮助舌癌患者等舌瓣重建术后味觉失能患者重建味觉功能。相关研究成果以“Gustatory interface for operative assessment and taste decoding in pati...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基于浸没全开放式波浪能捕获固-液摩擦纳米发电腐蚀防护研究获新进展(图)
摩擦 纳米 环境
2024/11/8
2024年10月21日,国际学术期刊InfoMat在线刊发文章,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基于浸没全开放式波浪能捕获固-液摩擦纳米发电腐蚀防护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随着能源和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寻找绿色可持续的能源保障海洋工程腐蚀防护工作发展的必经之路,尤其是腐蚀环境严苛、电力资源匮乏的海洋环境面临着更严峻的腐蚀防护挑战。
中国科大在磁驱动软体抓手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图)
机器人 柔性 磁性
2024/12/5
2024年10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人形机器人研究院李木军副教授、张世武教授,联合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胡兵教授,提出了一种新型多孔磁性软体抓手(PMSG),通过在柔性磁性硅胶中融入多孔设计,使得PMSG能够迅速且安全地抓取脆弱的生物活体。成果以“Porous Magnetic Soft Grippers for Fast and Gentle Grasping of Delicate ...
2024年9月10日,西安交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及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学科材料研究中心博士生徐治志等人成功研发出一种可规模生产的奇异金属,突破了长期以来高柔性和高强度不可兼得的原理性瓶颈,实现了兼具高分子材料的超高柔性和超高强度钢的超高强度。该特性能够在-80℃到+80℃的宽温域内保持,同时该金属合金在大应变下仍具有出色的抗疲劳特性。这些优异特性可望使得该合金在变形飞行器、超级机器人、人工...
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在涂层-界面裂纹扩展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界面 材料 非线性力学
2024/9/16
当裂纹穿透涂层扩展到界面时,由于材料的性质与加载方式的影响,裂纹既可能向弱面偏折,也可能穿过弱面,偏折进入材料内部。因此,对于偏折裂纹的研究,对于研究材料的失效破坏模式有着重要的工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