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化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植物化学相关记录29条 . 查询时间(2.286 秒)
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玉忠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Architecture of symbiotic dinoflagellate photosystem I–light-harvesting supercomplex in Symbiodinium”的研究论文。张玉忠教授、英国利物浦大学刘鲁宁教授和华中农业大学高军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
第37讲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李自民副研究员做客海南生态文明大讲堂。
2023年11月13日下午,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在植保楼2060A举办“致远名家讲堂”第六讲,邀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副校(院)长孔照胜研究员主讲。本次活动由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助理刘俊教授主持。
研究发现,在茉莉酸甲酯(MeJA)和乙烯利(ethephon)共同作用下,这两种植保素的积累水平及其关键酶基因feruloyl-CoA 6’-hydroxylase 1(NaF6’H1)的转录水平会急剧高水平的被诱导,而单独MeJA或者ethephon处理一点也不能诱导它们的积累,表明茉莉酸和乙烯通过协同方式调控scopoletin和scopolin的合成。进一步通过转录组测序和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
最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玉荣研究组率先实现了结构新颖的三尖杉生物碱(-)-Cephalotine A的首次不对称全合成。该天然产物在2016年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蔡祥海等人分离报道。针对结构复杂性,杨玉荣等人大胆设计新颖的合成策略,利用Carreria不对称Ir/amine 双元催化构建两个连续的叔碳手性中心,随后将Chang等人最近发现的三价Ir催化的碳氢胺化反应成功运用到三尖杉碱的氮...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田利金研究组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和瞬态吸收光谱等技术对海洋中心纲硅藻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中共存的两种天线复合体(FCP-B/C二聚体和FCP-A四聚体)进行了功能表征。研究人员从硅藻中分离纯化出FCP-A四聚体和FCP-B/C二聚体,利用吸收光谱和稳态荧光光谱发现两种复合体的光谱性质差异较大,证实了两种天线蛋白的功能大不相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的表征...
2023年8月23日至27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举办了第九期资源植物品质分析高级培训班。来自全国近30家研究院所和高校的100余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迄今为止,许多现代分析技术或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样品中代谢分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如液相色谱-质谱 (LC-MS),气相色谱-质谱 (GC-MS),毛细管电泳-质谱 (CE-MS),核磁共振 (NMR) 等。此外,包括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 (DESI-MS)、实时直接分析质谱 (DART-MS)等原位分析技术,也逐渐被应用于植物代谢组学研究中。尽管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极大地提高了对植物组织样本中...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迟伟研究组研究发现了一个新的叶绿体羰基清除蛋白,并探讨了其调控高等植物光适应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前期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反向遗传学分离到一个定位于叶绿体的蛋白HLT1,该蛋白含有NADPH结合域和保守的羰基还原酶结构域。在水稻和拟南芥中敲除HLT1基因导致叶片内积累大量的4-羟基壬烯醛(HNE),且HNE修饰蛋白含量也大幅提高。突变体表现出明显的高光敏感表型,且生长迟滞、...
2023年3月28日,全球领先的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正式发布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年度榜单”。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汉董院士、李德铢研究员、许建初研究员再次入选该榜单。该榜单自2015年发布以来,孙汉董、李德铢已经连续七次入选,许建初连续三次入选。
萜类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的天然产物。一些萜类化合物(如类胡萝卜素、叶绿素、赤霉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而另一些(如单萜、二萜植保素等)则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作用。很多萜类化合物还是重要的药用成分(如青蒿素、紫杉醇等)。在这些化合物的合成途径中,其链长受到不同异戊烯基转移酶的决定。异戊烯基转移酶中的法尼基二磷酸合酶(FPPS)在细胞质中产物C15的代谢中间产物FPP,用于合成倍半萜(如青...
龙春林教授团队前期开展的民族植物学研究(DOI: 10.5586/asbp.9012)表明,傣族、壮族、瑶族、拉祜族、哈尼族、基诺族等民族利用藤黄属植物的历史十分悠久,所拥有的传统知识非常丰富。在我国分布的藤黄属植物中,有17种作为食用和药用,其中包括大叶藤黄(G. xanthochymus)和云南藤黄(G. yunnanensis)都是重要的民族药,例如大叶藤黄是傣族和壮族等的传统用药,可以用于...
白藜芦醇是一种具有芪类结构的多酚类化合物,能够提高植物抵御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的能力,对人体也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葡萄是少数能够合成白藜芦醇的植物之一,也是人们获取天然白藜芦醇的重要来源。但在大多数葡萄品种中白藜芦醇含量很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白藜芦醇的合成除了与葡萄本身的遗传背景有关外,也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芪合酶STS是白藜芦醇合成的关键酶,但是STS基因表达的精细调控机制,特别是对环境的响应...
2022年9月23日,我院郭岩教授团队在The Plant Cell杂志在线发表题为SALT OVERLY SENSITIVE 1 is inhibited by clade D Protein phosphatase 2C D6 and D7 in Arabidopsis thalia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发现了SOS1的一类负调控元件,D类PP2C磷酸酶D6和D7。他们可以依赖自身磷酸酶活...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建立高效解析植物糖基转移酶功能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赵乔团队于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了题为Glycosides-specific metabolomics combined with precursor isotopic labeling for characterizating plant glycosyltransferases的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