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测量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物医学测量学相关记录44条 . 查询时间(2.306 秒)
2020年3月16日,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李海云教授课题组在神经影像国际权威杂志《Human Brain Mapping》正式发表了题为“Bootstrapping promotes the RSFC-behavior associations: An application of individual cognitive traits predi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提出了一种自...
由人工智能算法对患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进行判读,相比心血管医生更为精准、优势更为明显,从而能实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自动预警。未来可将该算法嵌入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实现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预警。近日,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徐亚伟教授团队研发的全球首个基于可穿戴12导联心电可穿戴设备和人工智能预警软件的急性心肌梗死预警系统再次受到国际关注,人工智能心电预警算法验证性论文发表于《国...
近年来,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诊断是关系肿瘤分期、治疗方案决策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决定了医生进行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患者预后情况的评估,对监测残留肿瘤活性和最大限度减少创伤具有重要意义。 多参数磁共振(MP-MRI)已成为术前评估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状态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然而现有检查方法判断淋巴结转移瓶颈在于:腹腔多脏器多间隙背景下的淋巴结识别效率低下,...
2019年12月25日,国家科技部正式发函公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立项结果。湘雅三医院张国刚教授牵头的心血管团队,联合湘雅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申请的“家庭健康监测设备质量评价关键技术及数据标准研究”顺利获得批准。这是湘雅三医院作为牵头单位首次跨学科、跨领域承担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重大项目。
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刘阳平教授课题组首次提出了EPR-“巯基捕获”的新概念,建立了区分性定量检测多组分生物巯基的电子顺磁共振(EPR)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于2019年10月发表在国际一流杂志《Angew Chem Int Ed Engl》(2018年影响因子12.257,5年影响因子12.359),题目为“Discriminative Detection of Biothiols through T...
葡萄糖作为一种主要生理物质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各个领域(如医学、环境监测以及食品分析)中寻求一种快速、可靠和廉价的葡萄糖检测方法极其重要。但糖分子因其结构多样性、高溶剂化能等特性,生理条件下对其识别检测极其困难。继朱永勇和托尼·沙尔尼克于1992年发表第一个硼酸荧光系统之后,托尼·詹姆斯和世治新凯于1994年和1995年共同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利用光诱导电子转移机理,开发了邻苯氨甲基...
2019年6月29日,北京大学作为法人单位建设的“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以下简称“成像设施”)在北京怀柔综合性科学中心举行项目启动仪式。据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和平介绍,该成像设施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确定的10个优先建设项目之一,是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由我国科学家首倡的大科学工程,将提供革命性的研究手段,对生命体结构与功能进行跨...
香港中文大学未来城市研究所6日公布三项有关城市空气状况和个人化医疗监测系统的研究成果,有望为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群的发展提供应用方案。港中大未来城市研究所所长冯通介绍,三项研究成果分别是用来监测空气中污染物含量的即插即用式空气污染监测系统、穿戴式悬浮颗粒物监测系统,以及用来监测使用者身体健康状况的穿戴式心电监测系统。三种系统均可连接电脑或手机以接收可视化数据,并将数据传至研究人员的服务器终端,便于...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李乐乐课题组在microRNA在体精准检测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A NIR Light Gated DNA Nanodevice for Spatiotemporally Controlled Imaging of MicroRNA in Cells and Animals”以封面文章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
2019年3月30日上午,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主题为“发轫众创双翼承新”的首都科技创新成果展发布会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韩鸿宾教授团队“脑细胞外间隙观测与成像技术”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速列车动模型实验平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三重简并费米子”等七个项目获得“2018年首都科技创新成果展优秀项目”。上述三项代表性成果通过视频进行了现场展示,七位项目负责人进行了现场介绍。首批“首都科技创...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龙冬教授课题组运用液体核磁共振波谱方法在癌基因蛋白Ras活性态変构动力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新进展,相关成果以“Extending the Lifetime of Native GTP-Bound Ras for Site-Resolved NMR Measurements: Quantifying the Allosteric Dynamics”为题,发表在著名学术期刊《Ang...
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杜文斌团队最近报道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微流体芯片,该芯片基于阶梯乳化(Step Emulsification)产生纳升液滴阵列,用于同时对8个样品进行片上多重荧光数字PCR。装置包含两块玻璃板,可实现预先填充矿物油的快速组装。通过由单个压力泵同时驱动8个样品通道的阶梯乳化,利用喷嘴阵列快速产生液滴,生成的液滴在U形腔室中可自组装成单层液滴阵列,每个腔室可容...
近期,医学物理与技术中心生物电子技术研究室在miRNA快速检测方面取得新进展。课题组成员基于等温滚环扩增(RCA)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便携式miRNA快速检测系统,可以方便、快速检测血液及组织中的miRNA。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在线发表在《Biotechnology and Applied Biochemistry》上(DOI:10.1002/bab.1699)。
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李法新课题组的论文“一套基于水平剪切波稀疏阵列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A sparse array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SH wave)”在中国青岛举行的第二届轨道交通结构健康监测国际研讨会上获得最佳论文一等奖(Meritorious Paper Award,唯一),奖金为1000美元。论文第一作...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数字所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李烨研究员课题组在穿戴式心电房颤检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其研究成果Multi-Scaled Fusion of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for Screening Atrial Fibrillation from Single Lead Short ECG Recordings被健康信息顶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