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农艺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农艺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215条 . 查询时间(2.207 秒)
谷粒大小不仅是决定水稻产量的要素之一,而且对谷粒的外观品质有着重要影响。近日,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课题组在谷粒大小和粒型的调控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研究证实了水稻中GS3基因控制水稻籽粒大小,发现了该基因中控制籽粒大小的关键区域,命名为OSR(Organ Size Regulation)。该论文日前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2010年10月24日,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组织专家对华南植物园选育的水稻不育系“园A”进行了技术鉴定。鉴定会在肇庆市农科所举行,由来自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广东省科技厅农村处、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和肇庆市农科所的水稻育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园A”进行了田间实地考察,并现场取样进行自交结实检查和不育花粉的镜检。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张明永研究员所作的选育报告,审阅...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适型超级杂交早稻组合的选育”课题近日在长沙通过验收。该课题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肖国樱研究员主持,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等参加了课题研究。经过近4年的研究取得了以下重要进展:一是培育出杂交早稻不育系3个,它们在抗倒性、苗期耐寒性、后期抗高温能力和品质方面比现在当家杂交早稻不育系有显著改良。二是选育出超级杂...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王石平教授课题组的研究表明,白叶枯病菌会利用水稻生长繁殖必不可少的显性Xa13基因,减少铜在水稻导管中的分布而侵害水稻。该研究不仅揭示了病原细菌利用宿主基因征服宿主的一种新机理,同时也揭示了可能涉及水稻与病原共进化一个典型例子。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在国际植物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顶级杂志《植物细胞》上以重点推荐形式在线发表,同时配发了介绍文章。
武汉大学研制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两优234”日前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这是迄今为止首次成功选育抗虫杂交稻基因,经多代回交,并借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而成的两系不育系,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一新品种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英国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研制成功的。
2010年7月3日,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党委书记李文祥等组成的工程验收小组对该所长沙水稻育种试验基地农田整理工程进行了现场验收。在听取工程施工方、分子生态中心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并进行现场察看后,验收小组原则同意在施工方对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有关质量问题进行整改完工后通过工程质量验收。
6月28日至29日,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在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就“水稻基因组学与农业应用”进行研讨。转基因、克隆、分子育种等高科技分子生物学技术成为研讨会的主题。与会专家认为,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水稻基因组学的发展,我国的水稻研究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契机,我国的水稻研究将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经过多年的杂交粳稻种质和技术创新,开展了滇型杂交粳稻的研究与选育,并成功选育出优质、高产、抗病、抗逆、适应性广的滇型杂交粳稻品种。其中,“滇杂31”百亩连片示范种植创造了平均单产960千克/亩的杂交粳稻育种史上的奇迹,超过超级稻第三期2010年亩产900千克的目标。滇型杂交粳稻已推广到云南、四川、贵州、湖南等地,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2010年6月18日,第八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在福州市举行,我校参展的项目“珞优八号”杂交水稻新品种获高校优秀参展项目一等奖。“珞优八号”杂交水稻新品种由生命科学学院朱英国院士研发,2005年在国家区试种,亩产达700公斤以上,比一般种子亩产高出200公斤。
国家花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9年8月31日在青岛揭牌,山东花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同时启动。
  依托公益性农业行业科技项目“油菜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以及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设施与装备研究室,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与江苏大学、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开展了油菜分段收获割晒机、捡拾脱粒机、联合收获机、油菜种籽清选设备和烘干设备研究开发和改进完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最近在江苏江都市完成装备系统集成试验,各环节试验均取得成功。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部中国超级稻专项和浙江省重大项目的大力支持下,水稻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钱前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傅向东研究团队等,经过历时五年的协作与攻关,终于从中国超级稻品种中成功分离出了控制水稻产量的一种名为“DEP1”的关键基因,并在世界上首次对这一基因进行了成功克隆。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刊登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英国《nature•genetics》杂志上(...
2009年2月5日,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原农业部副部长路明,农业部财务司巡视员邓庆海,我院副院长刘旭以及财政部、农业部有关部门的领导,全国麻类产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和麻类主产区的代表共100多人出席了大会。
2008年9月16日~18日,第五届中国杂交粳稻科技创新论坛在昆明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300多位专家与会。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副司长郭志伟、云南省副省长刘平等参加了本次论坛。 据郭志伟介绍,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产量则占全国稻谷总产量的58%。其中,杂交籼稻种植面积已占中国籼稻面积的80%,占中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粳稻种植面积1.3亿亩,...
12位长期致力于水稻研究的农业专家,荣获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颁发的第五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正在湖南长沙举行的第五届国际杂交水稻学术会议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亲自向他们颁奖。 获此殊荣的12位专家分别是:朱英国、杨振玉、杨聚宝、李丁民、李成荃、吴让祥、张慧廉、彭兴富、彭惠普、谢放鸣、潘熙淦、李铮友。他们每人获得5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这个奖项主要奖励在农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