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 环境毒理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环境毒理学相关记录82条 . 查询时间(2.783 秒)
近年来,微纳米塑料作为一类新污染物得到关注。相较于微塑料,纳米塑料(尺寸1 μm以下)具有赋存数量大、吸附效率高、跨生物膜能力强等特点,展现出更强烈的生态和毒性效应。海岸带是人口密集、社会经济活动频繁、渔业生产集中的区域,也是纳米塑料的重要汇集区域,阐明纳米塑料在海岸带环境和生物体内的迁移行为和毒性机制,对于全面、准确理解塑料污染的环境生态效应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但研究颇具挑...
2022年4月14日,爱思唯尔(Elsevier) 重磅发布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 (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张东晓、讲席教授郑春苗、讲席教授刘俊国入选。
替代型阻燃剂由于具有潜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点和人体健康风险而受到广泛关注,其在人体内的转运及代谢是当前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近日,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金军教授团队在替代型卤代阻燃剂(得克隆)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进展以“Effect of Affinity between Dechlorane Plus and Human Serum Albumin on ...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思金研究组在转化毒理学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期以研究论文形式发表于Nano Letters (Zhu, et al. 2022, DOI: 10.1021/acs.nanolett.1c04260)。
阻燃剂通常作为消费产品中的添加剂防止燃烧或是延迟火灾蔓延,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制造,纺织品,塑料制品以及汽车产业中。随着传统溴代阻燃剂的禁用,新溴代阻燃剂十溴二苯乙烷(DBDPE)作为十溴二苯醚(BDE209)的替代品被大量生产和使用。环境监测数据表明DBDPE在环境和生物介质中的含量迅速增加,甚至超过BDE209成为主要的溴代阻燃剂污染物,这也表明DBDPE对野生动物和人类的暴露风险在不断增加。...
近日,环境与健康学院“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环境污染控制”科研团队获得2021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资助。该团队以王璞研究员为学术带头人,以陈博磊副研究员、辛善志副教授等9名青年科研人员为骨干成员,长期围绕典型环境中持久性有毒污染物(PTS)的分析方法、环境行为和污染控制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团队成员近年来获得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
近日,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闫兵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综述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IF: 54.564)上在线发表了题为“Emerging Impacts of Ionic Liquids on Eco-Environmental Safety and Human Health”的综述文章。山东大学为该论文的第一单位,魏朋浩博士为第一作者,闫兵教授与台湾中正大学Y...
2021年12月10日,由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美国化学会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微塑料与健康”研讨会在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玉山厅举行。
南开大学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1年度开放基金的申报,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共收到来自20个院校和研究机构的20份申请书。根据《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1年度开放基金指南》,依据同行专家评审意见,现将本年度拟资助的项目公示如下。同时,欢迎本次没有获得立项的申请人继续关注重点实验室的工作。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是存在于血浆与脑细胞之间由单层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形成的屏障,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生理状态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研究人员认为,很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较高的脂溶性,因此推测其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但尚未有直接证据支持。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环境...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高分辨分离分析及代谢组学研究组研究员许国旺团队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合作,在化学污染物暴露对慢性疾病的风险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发现血清中全氟化合物残留与高尿酸血症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在代谢水平上揭示了血清中外源化学残留与慢性疾病风险关系的机制。
当前,包括药物、个人护理品、表面活性剂、工业添加剂和阻燃剂等在内的新型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增加,而生物转化过程往往是其产生毒性效应的重要过程。阐明有机污染物分子结构与生物转化反应性之间的内在规律性,可为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评估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并有助于有效筛选污染物的代谢产物用于毒性测试和生物监测。近日,环测学院季力教授课题组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实验与计算相结合的三相协同策略以精准揭示新型...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8月18日公布的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2021年共获得6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立项资助(全校共19项),再创历史新高。其中青年科学研究项目3项,地区科学基金研究项目3项。
2021年5月23-24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中国科学院部门推荐,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承办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高通量多功能成组毒理学分析系统(ITA)”验收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国家基金委副主任谢心澄院士、化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杨俊林、化学部副主任詹世革、环境化学学科主任庄乾坤,化学测量学科主任王春霞等出席会议。中科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副局长曹凝、科技条件处处长牟乾辉、科技条件处主...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尹焕才组殷建研究员以斑马鱼胚胎为模型,长期从事胚胎应对环境损伤的抵御机制研究,并发现了ABC转运蛋白(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s)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该蛋白是一个包含200多种蛋白的超家族,并广泛分布于原核及真核动物中,并具备外源物排出与毒性抵御作用。对斑马鱼而言,其自胚胎形成阶段起即已开始表达由母体遗传来的转运蛋白,并以之作为自我保护的重要形...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