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储能技术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储能技术相关记录390条 . 查询时间(4.643 秒)
据管道&天然气杂志网2023年8月14日报道,能源巨头雪佛龙表示,将在西澳大利亚州投资两个低碳试点项目。
今年上半年,在一系列重大工程带动下,我国可再生能源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有力支撑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年8月8日,拟在科创板上市的储能企业沃太能源,更新上市申请审核动态,就上交所的审核问询函进行回复。今年以来,储能企业纷纷刷新IPO“进度条”,加速拥抱资本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百家储能产业链相关企业排队冲刺IPO。从目的地来看,33家企业拟赴上交所IPO,48家企业拟赴深交所IPO,17家拟赴北交所IPO,2家拟赴港交所IPO。
今年前7个月,吉林油田风光发电项目累计发电超过1.5亿千瓦时,所发电量全部用于油气生产,实现了传统油气业务与新能源的良好融合,更好地推动企业快速转型升级。
在阳光和土地充裕的地区,大面积推广光伏发电;在有稳定水源余热区域,利用浅层地热供能……塔里木油田加大光伏发电、光热、余热、余压等综合能源的利用,全方位构建多能互补的新格局。截至8月9日,今年各用能环节已累计实施节能降耗、清洁替代项目78项,节能量相当于替代3.13万吨标煤,减碳8.15万吨。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将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绿证)核发范围从陆上风电和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扩展到所有已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具体来看,包括全国风电(含分散式风电和海上风电)、太阳能发电(含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常规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
公司一直关注储能产业,例如独立储能、共享储能等,而今年,是大储能发展的关键年份。”7月27日,在《证券日报》社主办的“2023清洁能源科技资本论坛”——“清洁能源新技术与新需求”主题圆桌论坛上,首航新能源中国区销售总裁石毅表示。
2023年8月1日,中国石化装机容量最大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新星公司与扬子石化合作建设的25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太阳能研究部太阳能制储氢材料与催化研究组研究员章福祥团队在钒酸铋(BiVO4)光阳极水氧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一步热解法制备钒酸铋光阳极中制约水氧化性能的关键因素为钒元素的流失以及四方相杂质的生成。
三亚海螺路换电站项目     三亚  换电站  昆仑信托  碳达峰       2023/7/28
昆仑信托结合海南省“2030年全岛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的碳达峰实施方案,以新建三亚市海螺路换电站为起点,助力海南销售公司布局绿色能源供给网络,积极满足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
2023年7月23日,记者从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的一流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获悉,近年来,我国能源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在论坛上介绍,2023年,我国光伏行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装机规模快速增长,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新增总装机容量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今年上半年新增装机达到7842万千瓦,累计装机规模超...
铁电或反铁电体是典型非线性介电材料,拥有自发极化特性,并能对电场、应力等外部环境作出灵敏的响应,可应用于非易失性存储器、应变传感器和储能器件领域。无机铁电/反铁电材料具有极化强度大、有序温度高和相结构丰富等优点,而有机铁电/反铁电材料具有合成温度低和规模制备等优势。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则可能在单相内兼具有机和无机组分不同特性的潜力,以实现更佳的综合器件性能。当前,铅基杂化钙钛矿因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
2023年7月19日14时30分,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在三峡集团福建海上风电场成功并网发电,为我国优化能源结构和电力保供再添利器。该机组年均生产“绿电”超过6600万千瓦时,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投产的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单位兆瓦重量最轻的海上风电机组,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大容量机组研发制造及运营能力再上新台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氢能是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发展氢能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氢气的安全高效储存和运输限制了氢能的发展。目前,传统的加氢催化剂存在贵金属用量高、反应温度高等缺点,不利于有机液体储氢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探索温和条件下低成本的高效催化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陈新庆团队在温和条件下有机液体储氢方面取得进...
江苏扬州石油渡江加能站是江苏石油首座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加能站,于2023年6月11日并网发电。不同于光伏系统附着在建筑上,光伏建筑一体化加能站采用BIPV式光伏组件,整体设计施工,将光伏板与罩棚顶融为一体,兼具美观性与实用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