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仪器仪表基础理论 传感器技术 精密仪器制造 测试计量仪器 天文仪器 地球科学仪器 大气仪器仪表 仪器仪表技术其他学科 流体传动与控制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仪器科学与技术相关记录1534条 . 查询时间(1.067 秒)
2023年11月1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分析测试平台举办了“贝克曼(BECKMAN)高速、超速离心机理论培训”,旨在向使用高速离心机、超速离心机的科研人员介绍正确的离心机使用方法、离心机使用时的规范操作,以及如何避免离心机安全事故的方法。本次培训由研究所分析测试平台的工程师卜一凡担任主讲人,他在高速离心机、超速离心机的使用与操作方面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专业知识。
近日,天然气分公司榆济管道天然气质量检测中心取得天然气计量校准领域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资质,成为中国石化首家覆盖天然气质量检测和计量校准两个领域CNAS实验室的单位,可在行业内开展天然气质量检测和计量校准工作。
甲藻是一组单细胞光合生物,它们使用一只眼睛和一对鞭毛来检测光线并朝它移动。这些是海洋浮游植物的主要代表之一 - 从热带到极地水域。许多物种能够通过水的运动产生生物发光。感觉到它后,整群甲藻照亮了海浪,或者留在了驶入大海的船后面。这种反应与细胞对机械压力的反应有关,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组科学家决定利用甲藻的这一特性来制造新的“天然”生物传感器。原型包括被包裹在透明柔性外壳中的活细胞,当感觉...
由于具有高毒、无色、无味的特性,一氧化碳(CO)气体成为近年来工矿作业、日常生活中的“隐形杀手”。目前,市面上涌现出许多基于电学、电化学以及光学原理的一氧化碳传感装置。应用于一氧化碳传感平台的气敏材料十分丰富,其中金属氧化物敏感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电学、光学以及传感特性被广泛应用。气体传感器性能的改进主要依托于敏感材料的形貌修饰以及不同材料之间的掺杂与复合,以起到“1+1>2”的作用,使之具备更优异的...
近日,东北师范大学徐海阳教授团队研发出一款仿生自适应光传感器。在自供电模式之下,它能感知并处理从紫外到近红外宽波段的入射光,并能很好地模拟人眼的视觉适应行为。这项成果既丰富了当前神经形态器件的种类,也促进了视网膜仿生器件的发展,有望成为仿生视觉系统中感知端的重要集成组件,从而推动仿生视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微机电系统(MEMS)器件具有小型化、低成本、可批量生产的特点,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和工业控制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各领域对MEMS器件性能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MEMS相关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出性能更好的器件。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
2023年11月10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吴李君团队与皖南医学院陈少鹏团队合作在超痕量汞细胞生物传感器研发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
2023年11月3日至5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生物分中心高级工程师张琳等一行10人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以下简称“版纳生态站”)进行观测仪器维护与新仪器测试。
2023年11月5日下午,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调研。
非厄米系统可以用来作为开放量子系统的短时行为的有效描述, 也被广泛用于描述耗散或非互易的光学和声学体系。近年来,非厄米体系受到理论和实验学家的广泛关注,已在光学、声学、冷原子、离子阱、电路等各种实验平台得以实现。其相关物理性质的研究仍在蓬勃发展中。相较于厄米哈密顿量描述的体系,非厄米系统拥有例外点(Exceptional point)、趋肤效应等独有特征。特别是非厄米例外点在很多有趣的现象或功能应...
法国科学家利用极冷的铷原子,制造出了迄今最灵敏的力传感器,其可测量拎起单个电子所需力十分之一大小的力,未来有望揭示全新力的存在。相关论文已经提交预印本网站。
为了更好的推动环境试验箱行业的发展,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实验室仪器分会秘书处于2023年10月24-25日在重庆北碚组织召开了《中国环境试验箱产业报告》(以下简称“产业报告”)编制工作启动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实验室仪器分会与重庆银河试验仪器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李跃光秘书长、郑朝松副秘书长、程红副秘书长及编制工作组的成员单位代表共22人参加了会议。
2023年10月26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业装备安全与检测技术创新团队承担的“AIS网位仪技术标准与应用研究”项目顺利通过上海海事局组织的专家评审。
相位差波前传感器对光学硬件无特殊要求,环境要求低,无需校准,光路紧凑,具有良好的测量精度。作为一类定量波前测量和图像恢复的常用手段,相位差技术已成为自适应和主动光学系统中波前传感器的主要技术之一,可用于望远镜自适应光学系统和大功率激光装置光学检测系统等。传统相位差法的波前检测精度受限于焦面和离焦面的不确定分离距离,且需多次数据采集获得多幅强度分布图,无法实现实时检测。
柔性3D显示在下一代可穿戴、智能电子科技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庄涛涛研究员课题组和俞书宏院士研究团队在可打印的手性圆偏振发光材料及其柔性3D图像显示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Processable 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 material enables flexible stereoscopic 3D imaging”为题发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