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有机高分子材料 >>> 塑料、橡胶和纤维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塑料、橡胶和纤维相关记录247条 . 查询时间(2.401 秒)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贾汉忠教授在含氮微塑料(N-MPs)光老化过程及环境效应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The First Observ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Persistent Aminoxyl Radicals and 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 on Photoirradiated Nitrogen-Containing Micr...
在传统化学纤维工业中,熔纺技术的成纤过程以高分子聚合物为原料,由于聚合物熔体黏度高,其纤维直径通常在10 μm以上,更小尺度(亚微米及纳米级)的纤维通常需要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实现,工艺上除了要求5~40kV高电压之外,还要求较低的流体黏度,以易于拉伸。所以,在熔纺技术中通常将聚合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形成1%~20%的纺丝溶液,这不仅降低了纤维的产率,增加了工艺成本,还会带来溶剂回收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因...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郭学涛教授团队在《Water Research》上发表题为“The photodegradation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of polyvinyl chloride an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microplastic in aquatic environments: Important role o...
日前,大气科学学院张彦旭教授团队估计了新冠疫情所增加的废弃塑料排放量及其在全球海洋的传输,绝大多数进入海洋的废弃塑料最终停留在海滩和海底沉积物,加剧了全球海洋本已十分严重的塑料污染问题。
神经电极在获取神经电信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利于健康监测和医学诊断。根据植入方式的不同,神经电极可分为神经内电极和神经外电极。由于神经内电极存在损伤轴突和血管的可能性,因此无创的神经外电极是首选。与神经内电极相比,附着在神经上的神经外电极在减少神经损伤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神经外电极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其电极-神经界面在神经运动过程中的不稳定性。
2021年10月23日,青岛大学玄武岩纤维生态应用研究院揭牌仪式在青岛红树林珊瑚酒店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青岛大学校长夏东伟、人力资源处处长陈韶娟、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夏延致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佘希林及环境科学系主任张建伟等20余人参加揭牌仪式及座谈。
2021年10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团队合作,在环境领域著名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IF: 9.03)上发表了题为“Microplastics in a Remote Lake Bas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mpactsof Atmospheric Transport and G...
2021年9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微塑料研究团队在国际环境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 10.59)上发表了学术论文《Miss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meso- forbid microplastics in adjacent soils forbid sediments》。本研究首次从野外大尺...
图左为角质酶,换个关键元件(小二元体),即可创制成图右的新型塑料降解酶。研究团队供图自然界有一种能“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塑料)的细菌,它依靠一种特殊的酶将PET水解成可利用的小分子。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第二种能“吃”PET的细菌。
近日,林学院彭湃副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发表了题为“Natural polymer Eucommiaulmoidesrubber: A novel material”的封面综述文章。
2022年来,随着塑料制品的大量生产与广泛应用,塑料污染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来源主要是降解后的塑料碎片、合成纤维等。最新研究发现,塑料微粒在农田等陆地生态系统中已广泛存在。但是微塑料对作物生理响应过程及激素调控网络的影响仍未可知。为此,东北地理所科研人员联合东北师范大学团队以大麦为研究对象,针对大麦响应塑料微粒的生理机制开展了相关研究。
郑州大学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铝电解槽能量流优化与智能调控系统”,并已首投工业运行。回收电解槽的损耗热能,让它们继续投入供热系统中发挥“余热”,这是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梁学民及其团队的重大突破,更是未来我国铝电解工业中一条新的节能途径。
电子设备的发展推动着现代信息科技革命,作为电子设备的主要输出端,显示器是信息传递的重要窗口和人机交互的主要平台。将显示功能与织物融合集成,可为智能电子织物开拓新的发展方向。彭慧胜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基于织物经纬编织工艺,大面积制备织物显示器的方法。文章以“Large-area display textiles integrated with functional systems”为题于2021年3月1...
气凝胶纤维是通过溶胶-凝胶纺丝和特种干燥技术直接获得的一种超轻多孔的新型高性能纤维,是气凝胶结构在纤维材料中的完美体现。气凝胶纤维因其具有高孔隙率、低密度和优异的隔热保温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并被视为下一代保暖纤维,有望颠覆羽绒,替代超细纤维,在纺织、环境、能源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虽然目前已经有气凝胶纤维问世,但是与种类繁多的块体气凝胶相比,气凝胶纤维的种类还屈指可数。这是由于块体气凝胶制备...
2021年1月18日,中国科协发布了2020 年度“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全国共50项技术成果入选。我校王玉忠院士团队的“可高温炭化不熔滴阻燃聚酯及纤维”研究成果是“先进材料”领域的十项技术之一,也是四川省唯一入选该榜单的原创技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