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 物理力学 >>> 高压固体物理力学 稠密流体物理力学 高温气体物理力学 多相介质物理力学 临界现象与相变 原子与分子动力学 物理力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物理力学相关记录200条 . 查询时间(2.059 秒)
2023年2月15日,由原子能院承担的院长期基础研究专项项目“材料微结构及核素分析关键基础问题研究”完成各项研究内容,在镍基高温合金三维残余应力测试、铝合金厚板材体织构精确快速测量、磁性样品环境下小角中子散射分析、辐照原位内耗测量、低能量重核素高灵敏测试等关键技术研发中取得多项突破,形成一系列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核工业、航空航天领域的新材料研发与安全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2023年2月6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节能与环境研究部膜技术研究组副研究员王丽娜、研究员曹义鸣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分离膜孔径测试方法 气体渗透法》(GB/T 42269-2022),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多孔疏水膜的疏水性能测试方法》(GB/T 42270-2022)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4月1日正式实施。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宋志棠和朱敏研究团队首先通过分子动力学计算,发现单质锑能够在120 ps内从非晶结构中成核并进一步完全结晶。通过制备200 nm、120 nm和60 nm T型下电级器件的单质锑相变存储器件,发现随着器件尺寸减小,单质锑相变存储器的速度越快。200 nm 单质锑器件最快的写速度为359 ps(见图1),当器件尺寸微缩至60 nm时,写速度为~242 ps, 比传统G...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高温天气频发,使作物大量减产,加剧粮食安全问题。挖掘作物抗高温基因资源、阐明高温抗性调控机制,以培育抗高温作物品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挑战课题。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团队合作揭示水稻高温抗性的新机制,挖掘出由TT3.1和TT3.2组成的抗高温遗传模块TT3,同时首次发现第一个潜在的高温感受器(TT3.1),其感知并传递高温信号给叶绿体蛋白...
二氧化钒(VO2)是一种典型的强关联材料。在温度约为340K时,VO2会经历从绝缘性单斜相(M1-VO2)到金属性金红石相(R-VO2)的一级相变过程。强关联材料中电荷、晶格、轨道和自旋等自由度强烈地耦合在一起,这使得VO2绝缘体-金属相变存在多种相变机制。超快激光脉冲通过激发固体材料的价电子可以快速改变原子的势能面,因此激光辐射已经成为一种诱导强关联材料相变的有效途径,比如激光辐射可以使M1-V...
2022年12月19日,上海光机所光芯片集成研发中心王俊研究员团队在飞秒激光诱导二氧化钒相变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Femtosecond laser-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in VO2 films”为题发表于Optics Express。
气动执行器因其弯曲程度高、自由度大、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医疗保健、复杂地形勘探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压力系统离不开笨重且刚性的泵驱动气体设备,极大地限制了执行器的尺寸和移动性,以及在室外环境中的应用。液-气相变复合材料是一种在柔性弹性体中掺杂液-气相变材料而形成的智能材料。当温度达到材料沸点时,液滴蒸发产生压力,带动复合材料膨胀,因此每个微液滴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气动单元。通过这种方式,将...
“烧香”的历史由来已久,在亚洲和阿拉伯湾地区非常普遍,是当地居民祭祖、拜佛、净化空气或释放香气而经常采取的方式。调查显示,广州1/4的家庭有“烧香”习惯;台湾和新加坡,因道教和佛教的兴盛,“烧香”习俗更为普遍,约1/3至一半的家庭会在家里烧香。一根香燃烧时间大约1~1.5小时,期间可释放多种空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气体污染物,多环芳香烃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其中多环芳香烃属于一类致癌物。研究发现,...
晚二叠世生物大灭绝(Late Permian Mass Extinctions, LPME)被认为是地质历史时期最严重的生物圈危机。当时两次独立的灭绝事件,即瓜德鲁普-乐平世生物大灭绝(Guadalupian-Lopingian Extinction, GLE)和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Permian-Triassic Extinction, PTE),造成地球90%以上的物种灭绝。目前,研究认为这两...
2022年11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庄友文团队、谢欣团队和王明伟团队等合作,在《细胞》(Cell)上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recognition of morphine and fentanyl by the human μ-opioid recepto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解析并报道了芬太尼、吗啡与Oliceridine等阿片类镇痛药物分别激活μ型阿片受...
2022年11月1日,国际学术期刊《Surfaces and Interfaces》在线发表了题为“One-step method to prepare coccinellaseptempunctate-like silver nanoparticles for high sensitivity SERS detection”(IF= 6.137)的文章,报道了中科院海洋所和中科院物理所合作,制备...
2022年10月1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合金辐照研究团队在镍基合金辐照效应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详尽地阐述了GH3535合金在双束辐照条件下氦泡和位错环两种损伤缺陷的协同演化行为及相关机制。相关成果以“In-situ TEM investigation on the evolution of He bubbles and dislocation loops in Ni-based al...
半导体所照明研发中心刘志强研究员与半导体所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在氮化物外延及热电能源器件领域取得系列研究进展,验证了氮化物异质异构单晶外延的可行性,提出了氮化物位错控制新思路,拓展了氮化物在高温热电领域的应用。相关工作分别以“二硫化钨-玻璃晶圆上生长的连续单晶氮化镓薄膜”(Continuous Single-Crystalline GaN Film G...
电动汽车、便携智能电子设备和清洁能源的巨大需求推动了高能量密度电池系统的快速发展。作为众多负极材料之一,锂金属负极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和较低的电位(-3.04 V vs. SHE),可满足高能量密度消费的场景需求。然而,锂沉积过程中随机生长、表面原子扩散缓慢以及不均匀的固体电解质界面相(SEI)导致枝晶的形成和电极粉化,这些问题往往导致锂金属负极的利用率降低并且寿命显著缩短,从而阻碍了锂金属电池的大...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作为一种大规模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有望成为未来我国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选项之一。CO2地质封存目标储层深度较大,CO2沿井筒注入或泄漏过程中温度压力变化幅度大,这可能导致CO2发生相变,进而影响注入或泄漏特征,但目前在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领域仍然缺乏考虑CO2相变过程的井筒-储层全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