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农业工程 林业工程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 测绘科学技术 材料科学 矿山工程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冶金工程技术 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动力与电气工程 能源科学技术 核科学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技术 化学工程 纺织科学技术 印刷工业 服装工业、制鞋工业 轻工技术与工程 食品科学技术 土木建筑工程 水利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兵器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技术 安全科学技术 工业设计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工学相关记录82013条 . 查询时间(5.074 秒)
2024年5月17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联合俄罗斯联邦化学物理和药物化学问题研究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和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微制造研究所等,在界面缺陷钝化机制与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研究进展。
2024年5月17日,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徐敏研究员团队,联合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吴文波和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倪四道院士,发展了基于三维远震格林函数,有效提高海洋中强地震定位精度的新方法。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地学期刊《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固体地球》(JGR-Solid Earth),博士后臧翀为论文第一作者。
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核心部件——高密度微波互连模组在合肥完成重大突破,成功解决“一根线”的“卡脖子”问题,实现完全国产化。
2024年5月11日至12日,“东华杯”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山西赛区(2024)竞赛在太原理工大学体育馆隆重举办。经过激烈角逐,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院队伍共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并获得优秀组织奖。其中,柴箫君和张茜老师指导的“呱呱蛙”,韩小平和宋海燕老师指导的“蝶之旅”,赵华民和孙海霞老师指导的“庄生晓梦”,乔冰和张艳杰老师指导的“皮带夹持式大葱收获机”,赵锐和武...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高小中完成的研究论文“Highly sensitive passive sampling of new pollutants in urban reclaimed water using hydrophilic-lipophilic balance sorbent-embedded cellulose acetate membrane”在环境类Top期刊《W...
为进一步促进茶园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南京市茶产业持续发展。2024年5月13日,2023年南京市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项目(茶叶绿色高效全程机械化生产装备技术协同推广),南京市茶园采后机械化管护技术装备示范推广现场会于江苏省南京市举行,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宋卫东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高校院所代表、南京月牙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出席本次活动。
森林冠层结构复杂性表现为叶片和枝干等冠层元素在三维空间中的占据情况及分布异质程度,可以通过调控冠层内光水资源分配来改变森林生产力和稳定性,从而对森林生态系统固碳、保碳等关键功能产生影响。因此,阐明森林冠层结构复杂性与森林生产力和稳定性间的关系,对理解森林生态系统过程、制定森林管理政策至关重要。然而,现有样地尺度的研究结果仍然存在争议。大尺度森林冠层结构复杂性分布产品的匮乏是限制深入探讨其与森林生产...
2024年5月16日,精密测量院黄学人研究团队在光钟大地测量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团队成员在小型化可搬运光钟平台上利用关联谱技术实现超越激光相干性限制的光钟比对测量,证实了该方案在光钟大地测量应用中的显著优势。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应用物理评论》(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
2024年5月16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晓峰研究团队,基于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遥感影像,构建深度学习模型融合SAR极化信息和图像纹理信息,实现了北极波弗特海域一年冰、多年冰和冰间水道的高精度识别,并建立了波弗特海2018-2022年80米分辨率海冰类型数据集。该成果在遥感领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环境遥感》(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IF=13.5)发表。
2024年5月16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醇类燃料电池及复合电能源研究中心金属燃料电池系统研究组(DNL0313)王二东研究员团队研制的金属海水燃料电池系统在菲律宾公海海域顺利完成5500米级海试。该电池系统搭载“金鸡号”着陆器,于1月2日至4月28日在5500米海底连续停留117天,累积工作时间238小时,实际供能1221Wh,放电电压平稳,证明了该金属海水燃料电池系统具备深海长时间稳...
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是判断生态修复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能够为生态修复决策制定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对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系统组分的变化,在功能方面主要关注调节和支持服务。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绿色空间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调节和文化服务。此外,随着物质世界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从城市绿色空间中获取精神和体验上的满足。而现有的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很少涉及人的主观感受,这难...
2024年5月11日,中国农机院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与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露地蔬菜全程无人化生产技术装备创制与应用”和“日光温室数字化管理及小型成套作业装备创制与应用”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总工程师葛毅强,计划协调处处长杨经学, 中国农机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苑严伟,副总经理赵博以及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以...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分子靶标与绿色农药创制创新团队在《纳微快报(Nano-Micro Letters)》(IF 26.6)发表题为“Making the Complicated Simple: A Minimizing Carrier Strategy on Innovative Nanopesticides”的综述文章,提出了化繁为简的基于最小化载体策略的纳米农药制备新观点,并...
发展极端低温电池对于寒冷气候下人类的活动以及极寒条件下的太空探索和深海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低温下的电解液尤其是水系电解液存在着易冻结的问题,阻碍了电池在低温下应用。在H2O-solute相图中存在三类典型的温度参数:冰点(Tf)、共晶温度(Te)、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传统的低温防冻电解液设计策略一般聚焦于调控电解液的Tf,然而Tf无法准确反映出电解液的防冻低温极限,仅通过调控Tf来设计防...
当前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传统电子器件处理海量信息带来了空前的挑战。自旋电子学采用凝聚态体系中电子的自旋自由度作为信息载体进行操控, 有望成为改变未来电子学和信息技术发展方向的革命性技术之一。2024年来,多频段、高场强、高重频的超快激光技术的发展为实现飞秒尺度的自旋操控开拓了崭新方向。另一方面,二维磁性材料在平衡态和非平衡态下展示出一系列新奇的物性与物态,深入研究其中的超快磁性动力学过程对未...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