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病毒学 >>> 病毒生物化学 分子病毒学 病毒生态学 病毒分类学 病毒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病毒学相关记录1282条 . 查询时间(2.036 秒)
香港浸会大学(浸大)2023年3月20日公布,研究发现一种名为MT1-MMP的蛋白酶,有条件成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的标靶。
“我们的成果一旦迈入产业化,肿瘤患者只需打一针就有望治愈,费用将是现在的几十分之一。”
γ疱疹病毒包括KSHV、EBV等病毒,临床上与卡波西氏肉瘤、原发渗出性淋巴瘤以及鼻咽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γ疱疹病毒生命周期具有两相性即潜伏感染期和裂解复制期。在潜伏感染期,病毒基因组以附加体(episome)形式存在,仅表达少量病毒基因,以逃逸机体免疫监视。当机体处于缺氧、微生物共感染、免疫力低下等病理生理条件时,病毒可以被再激活进入裂解复制期,表达大量病毒基因并组装释放具有感染性的子代病...
索氏梭菌(Paeniclostridium?sordellii)是一种产芽孢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可感染人和其他动物引起组织坏死,肠毒血症,败血症及中毒性休克等严重疾病。该细菌常见于环境中,并有一定几率定植在人体肠道和女性生殖道中(约3-4%)。目前,索氏梭菌引发的急性感染病例总数不多但却非常致命。约74%的索氏梭菌急性感染发生在女性分娩或流产过程,致死率接近100%。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分子探针与荧光成像研究组(1818组)徐兆超研究员团队采用活细胞蛋白定点荧光标记和多色动态超分辨荧光成像的方法,追踪并分辨出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受体结构域(RBD)进入细胞和胞内降解全过程的多个重要步骤,为新冠病毒致病机理的理解和药物筛选提供参考和工具。
γ疱疹病毒包括KSHV、EBV等病毒,临床上与卡波西氏肉瘤、原发渗出性淋巴瘤以及鼻咽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γ疱疹病毒生命周期具有两相性,即潜伏感染期和裂解复制期。在潜伏感染期,病毒基因组以附加体(episome)形式存在,仅表达少量病毒基因,以逃逸机体免疫监视。当机体处于缺氧、微生物共感染、免疫力低下等病理生理条件时,病毒可以被再激活进入裂解复制期,表达大量病毒基因并组装释放具有感染性的...
2023年3月13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健康院)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实验室等单位合作在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发表题为Shared IGHV1-69-encoded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contribute to the emergence of L452R substitution in SARS-...
虫媒黄病毒成员众多,包括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登革病毒、西尼罗病毒、黄热病毒等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频繁暴发,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虫媒黄病毒传播方式相近,基因组结构类似,然而其导致的临床表现却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寨卡病毒可高效穿越血胎屏障,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等严重出生缺陷疾病,影响人类生殖安全。2016年南美的寨卡大流行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全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23年2月27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罗敏华团队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合作,在PLOS Pathoge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人巨细胞病毒的pUL97通过调控转录因子RFX7而上调神经干细胞中SOCS3的分子机制》(Human cytomegalovirus pUL97 upregulates SOCS3 expression via transcription factor RFX7 ...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PLOS Pathoge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罗敏华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Human cytomegalovirus pUL97 upregulates SOCS3 expression via transcription factor RFX7 in neural progenitor cells”(《人巨细胞病毒的pUL97通过调控转录因子RFX7...
近年来,新发突发病毒性传染病频发,这对全球经济、公共卫生安全以及人类健康产生了巨大冲击。除此类突发病毒外,长期潜伏于机体的病毒,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也因其高传染性和反复发作的特点,较难防治。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针对病毒感染的广谱性抗病毒新策略。
2023年2月6日,国际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了研究所孟广勋团队题为 “Microbiota-derived acetate enhances host antiviral response via NLRP3”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一系列体内和体外实验,揭示了流感病毒感染过程中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乙酸盐通过NLRP3增强I型干扰素的产生而抵抗病毒感染的机制。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是属于丝状病毒科的一种高致病性病毒,感染人和灵长类动物引发烈性出血性传染病“埃博拉出血热”。1976年第一次出现以来,埃博拉疫情反复出现,造成了大量的死亡病例,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在部分埃博拉出血热幸存者中,会出现眼部的持续性感染和眼部后遗症,这可能与内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有关,但其机制一直不清楚。
2023年2月2日上午,农历春节期间,国家疾控局传防司贺青华一级巡视员、艾滋病结核病管理处贾波处长来到艾防中心开展工作调研,深入了解艾防中心总体情况和全国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探讨未来发展和下一步重点工作。艾防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各业务科室和中心办、实管办负责同志参加了调研座谈会。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抗病毒研究中心彭珂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SARS-CoV-2 Z-RNA activates the ZBP1-RIPK pathway to promote virus induced inflammatory responses”(新冠病毒Z-RNA激活ZBP1-RIPK3信号通路促进病毒诱发的炎症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