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水生生物学”相关记录524条 . 查询时间(2.14 秒)
首个草鱼肠道微生物基因目录构建(图)
草鱼 肠道微生物 肠道菌群
2024/1/12
2024年1月10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饲料研究所水产微生物与饲料创新团队成功构建了首个草鱼肠道微生物基因目录。该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微生物组》。
相隔十年,硬骨鱼式鳞片起源之谜得解(图)
中国科学院 软骨鱼类 自然
2024/1/4
2013年,《自然》杂志报道了一条4.25亿年前的古老鱼类——初始全颌鱼,它具有典型盾皮鱼类膜质骨甲以及硬骨鱼式的颌骨,是堪与始祖鸟等相提并论的、介于盾皮鱼类与硬骨鱼类之间的重要过渡化石。十年后,《自然-通讯》于近日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朱敏院士领导的国际团队对初始全颌鱼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硬骨鱼式的鳞片早在全颌盾皮鱼类中已经起源,并为复原初始全颌鱼这条神奇...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在东亚地区首次发现翘鼻角犀(图)
翘鼻角犀 犀牛 水生
2023/12/25
犀牛有5000多万年的进化历史,是奇蹄目中最大的类群,具有最高的生态多样性。从炎热的赤道到寒冷的极地,都曾有过不同的犀牛自由自在地生活。然而,今天地球上残存的5种犀牛全部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均属于真犀科,与已灭绝的貘犀科、跑犀科、两栖犀科和巨犀科共同组成犀超科。真犀科曾属种繁多,哪一个类群与现生犀牛的关系接近?古生物研究的证据显示远角犀类就是这样一个类群。翘鼻角犀(Prosantorhinus属)...
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徐健研究员做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创新系列讲座(图)
徐健 微藻 单细胞
2024/5/7
研究显示海葵也是“向日葵”
海葵 向日葵 科技日报 海洋生物
2023/11/22
据《新科学家》杂志网站2023年11月15日报道,英国普利茅斯海洋生物协会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沟迎风海葵可能是已知第一种“向日性”动物。它们的触角指向太阳,像植物一样追随太阳的运动。相关论文已经提交生物预印本网站。
中国科学院水生所发现十溴二苯乙烷暴露或影响肝脏发育与再生过程(图)
肝脏发育 基因斑马鱼 水生生物
2023/11/19
新溴代阻燃剂十溴二苯乙烷(DBDPE)已在多种环境及生物介质中广泛检出。现有证据表明,DBDPE可能对野生动物及人类肝脏组织造成直接暴露风险。当前,关于DBDPE肝脏毒性的研究集中在对代谢功能的影响,而对肝脏早期发育及修复再生过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认识存在较大空白。
中国科学院 粗梗水蕨异形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取得进展(图)
分子调控 水生种子 演化过程
2023/11/16
异形叶是植物为适应异质性环境而发育出的在叶形态和功能上有明显差异的现象。水生或两栖植物为适应波动的水/空气环境,在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形成异形叶。虽然水生种子植物的异形叶在形态、生理和分子水平得到广泛研究,但关于水生蕨类植物异形叶的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仍然有限。粗梗水蕨(Ceratopteris chingii)便是一种典型的具有异形叶的水生漂浮植物。它的孢子叶远轴叶面卷曲以包裹孢子囊,而未卷曲的营养...
硬壳海藻让珊瑚“窒息”
海洋生物学 藻类 珊瑚
2023/11/8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研究发现,一种藻壳(PAC)正在世界各地的珊瑚礁上迅速扩张,并杀死珊瑚,甚至改变了整个生态系统。相关研究11月6日发表于《当代生物学》期刊。
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黄雯:在海底“植树造林”(图)
广西大学 海洋学院 植树造林 珊瑚礁
2023/11/22
从2015年第一次登上涠洲岛开始,黄雯及其团队对涠洲岛珊瑚礁进行调查及修复工作,并联合相关部门在涠洲岛设立了珊瑚礁修复区,将培育的各类珊瑚“宝宝”投放于涠洲岛海域。除此之外,他们还会捡拾、收集掉落在海底的珊瑚断枝,将其绑在由废弃蚝壳制成的苗托上,再潜入水底将珊瑚种入水下苗床。
地化所在内陆水生系统内源有机质稳定性研究中获新进展(图)
水生系统 有机碳 碳循环
2024/1/18
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温室气体显著增加,内陆湖泊初级生产增加。因此内陆湖泊内源有机碳归趋问题对于全球碳循环的研究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内陆湖泊的年有机碳固存量高于海洋生态系统。惰性溶解有机物(RDOM)是海洋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海水中保存数千年,然而,内陆湖泊初级生产产生的RDOM的归趋尚不清楚。
科学家发现环状RNA疗法治疗鱼类弧菌感染机制(图)
环状RNA疗法 上海海洋大学 细胞通讯
2023/11/22
近日,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徐田军团队在环状RNA疗法治疗鱼类弧菌感染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已在《细胞通讯》发表。
植物所科研人员揭示硅藻光系统II结合LHCX等捕光天线并调控光适应的新机制(图)
硅藻光系统 水生植物 蛋白复合体
2023/11/10
硅藻是重要的红色谱系水生植物,每年为自然界提供约20%光合原初生产力。为适应复杂变化的海洋光环境,硅藻进化出独特的光系统和FCP捕光天线(Fucoxanthin Chlorophyll a/c protein),并结合了特殊的叶绿素c、岩藻黄素、硅甲藻黄素及硅藻黄素。目前,硅藻光系统反应中心和FCP二聚体天线的聚合方式以及光保护相关捕光天线介导的光保护机制尚未得到揭示,进一步探究其捕光天线和光系统...
相隔四千公里,4.38亿年前江夏鱼找到“亲兄弟”/(图)
古脊椎所 江夏鱼
2023/9/27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研究员盖志琨团队在塔里木盆地发现了志留纪真盔甲鱼类——戎氏江夏鱼,这是该团队继2018年在塔里木盆地首次发现最古老的多鳃鱼类以来,又在该地区首次发现了最古老的真盔甲鱼类。
罗氏沼虾抵御细菌感染机制研究获进展(图)
罗氏沼虾 细菌感染 水产
2023/9/26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珠江所)水产疫苗研发与鱼类细菌病综合防控创新团队在罗氏沼虾抵御细菌感染机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