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生物化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微生物生物化学相关记录78条 . 查询时间(1.312 秒)
作为森林凋落物主要组分之一的木质素难以被降解,是凋落物降解的限速步骤,只有部分微生物产生木质素降解酶。自然界参与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主要来自真菌,尤其是白腐菌中的担子菌被确证能产生彻底分解木质素为CO2和水的漆酶。因此,含漆酶基因的担子菌代表着分解土壤有机物质,尤其是木质素的重要微生物群。然而,在不同森林生态系统中,哪些担子菌在降解木质素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以及这些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形成与哪些环境因子...
在发酵工业中广为应用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也是一种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由于其较清晰的遗传背景、相对较小的基因组、完善的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积累、明确的有性生殖循环等优势,除分子生物学领域外,正在成为比较与进化基因组学、生物地理学、群体遗传学、生态学和物种形成与演化机制等研究领域的模式生物。
干扰素(IFN-α)和抗病毒药物(核苷(酸)类似物)是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基本手段,干扰素治疗是目前药物治疗后持续应答率最高的治疗方法,少数患者在治疗后可伴随表面抗原转阴,这也是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的终极目标。但干扰素对乙肝患者的疗效差异很大,其作用机制并不完全清楚。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微生物中心李大平研究组长期从事氨氮废水研究,结合生物脱氮原理和生物电化学手段,开发出一套新的氨氮废水自养脱氮技术。该技术在外加低电压的生物电化学系统中,通过偶联氨氧化和反硝化的途径,实现了无有机碳条件下氨氮废水的完全脱氮。该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启动快、能量消耗低的优点,为低C/N氨氮废水的完全自养脱氮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夏桂先研究组利用酵母筛选体系,从碱蓬中分离了一个耐逆相关新基因SsOEP8。该基因编码叶绿体外膜蛋白,和植物对氧化胁迫的耐受性紧密相关。研究表明,SsOEP8基因的表达受H2O2、NaCl等多种非生物胁迫诱导,其中受H2O2诱导最为明显;在烟草BY-2细胞和拟南芥植株中表达SsOEP8能显著提高转基因细胞或烟草的抗氧化胁迫能力。
SOD酶能够有效清除细胞内外氧自由基,延缓细胞和机体氧化衰老的发生,是防止机体细胞衰老、病变的第一道防线,在医药保健品、美容化妆品、功能性饮料及食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目前国内外商品化的SOD酶,大多是从动物血液中提取的,难以消除各种病毒及外源污染;由于热稳定性差,非常容易失活;经过化学修饰,其功能的正常发挥都受到严重影响,SOD酶相关产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热休克蛋白gp96(又称GRP94)是位于细胞内质网膜上的热休克蛋白90家族中的一员,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gp96能作为分子伴侣结合细胞中的肿瘤抗原、病毒抗原或胞内细菌抗原,并将结合的抗原表位呈递给抗原递呈细胞的“专用运输车”MHC I类和II类分子,从而启动特异性T细胞CD8+和CD4+T细胞免疫应答。另一方面,gp96分子本身作为免疫活性分子通过与Toll样受体(TLR)作...
真核生物非编码小RNA分子通过介导mRNA降解、抑制蛋白质翻译和染色质修饰负调控靶标基因的表达。小RNA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信号转导以及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反应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2010年度国家“973”计划项目评审结果近日揭晓,以山东大学曲音波教授为项目首席科学家的“木质纤维素资源高效生物降解转化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获批准立项,项目概算2700万元。该项目也是山东大学学者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的第四个“973”计划项目。
2010年4月19日,中国科学院、环保部、农业部等相关单位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组织召开了环保部环保公益行业科研专项“EM菌发酵床技术环境安全研究和管理体系研究”项目启动会。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猪肉产品作为中国最主要的肉制品,其生产安全问题和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公众食品健康利益和生存环境利益的突出社会难题。近年来,微生物发酵...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研究人员在生物体如何选择其交配伴侣的机理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发现,一种分子开关在对某个潜在的交配对象的信号做出反应时,分子开关得以激活。分子开关的激活使生物体知道附近有一个健康的最佳交配候选对象,并做出交配决定。相关文章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达尔文在150年前首次发现生物体如何选择和为什么选择的交配对象的行为原则。达尔文曾经详细解释了一头母狮为何会选择一头最强...
有机磷农药对于防治农业虫害具有经济、高效、方便的特点,一直是国内外广泛生产和使用的农药产品,其广泛使用无疑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但同时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并已经危及到人们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此外,因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种用于治理环境污染以及去除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有效方法。
来自我国新疆的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并分离出一种耐高辐射的真菌和一种放线菌,地球微生物家族中又多了两种耐高辐射的成员。 “在一般的情况下,人在5戈瑞(辐射强度的计量单位)的辐射下只能存活1小时(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的辐射剂量即相当于10戈瑞);普通细菌在2000—5000戈瑞的辐射下也会全部死亡;而我们发现并获得了耐10000—30000戈瑞辐射的微生物。”4月7日,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
近日,中科院微生物所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叶昕研究员课题组通过研究,发现了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关键调控分子Cyclins/Cdks新相互作用蛋白-锚蛋白Ankrd17,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84期第12卷上。
以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微生物代谢重点实验室教授邓子新领衔的研究团队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最近在多氧霉素(又名多抗霉素,宝丽安等)生物合成机理研究领域获得突破,从多氧霉素生物合成全基因簇克隆并获得39个候选基因入手,最终确定了20个必需基因,并一举成功实现了多氧霉素在异源宿主中的工程化生产,奠定了代谢工程技术产业化利用的基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