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动物生殖生物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动物生殖生物学相关记录80条 . 查询时间(2.454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人工繁育出生两只滇金丝猴宝宝,均为子三代,这是国内滇金丝猴子三代人工繁育首次取得成功。 滇金丝猴是濒危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栖息在澜沧江与金沙江之间云岭山脉主峰两侧海拔3300米~4100米左右的高山暗针叶林带中,目前野外数量约1700只。20世纪80年代,昆明动物研究所就开展了滇金丝猴的迁地保护和人工驯养繁殖的研究,并获得成功。经过20多年的人工驯养繁殖,子二代...
众所周知,哺乳动物下崽,爬行动物下蛋。但2月14日出版的《自然—通讯》发表的题为《初龙型爬行动物胎生》一文颠覆了这一传统认识。该研究首次找到了初龙型爬行动物胎生的证据,重塑了科学家对爬行动物生殖方式演化的理解。研究结果显示,胎生和后代性别基因决定机制两者结合,使得爬行动物得以成为中生代海洋中的霸主。该研究由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刘俊博士领衔。他介绍,初龙型动物是包含现生的鳄鱼和鸟类以...
全氟辛烷磺酸(PFOS)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被定义为“持久存在于环境、具有生物储蓄性并对人类有害的物质”。 由于其具有的生物毒性和在生物体的高累积性,2009年5月,PFOS 作为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被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PFOS 潜在的环境威胁及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2015年6月10日—12日,由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实验动物室共同组织的“实验动物胚胎冷冻、移植培训班”在药物所成功举办。来自国内11家科研机构的12名学员参加培训。
对于许多物种而言,繁殖是雄性与雌性之间的“二重奏”。如今,科学家报告说,他们首次在野生脊椎动物——栉齿锯鳐——中找到了“单性生殖”的证据。 栉齿锯鳐通常采用有性生殖的方式,这需要两性共同的参与。但最新的分析认为,在美国佛罗里达河口,大约有4%的栉齿锯鳐生下来便没有任何来自于雄性的遗传贡献,这一现象被称为“单性生殖”。这种无性繁殖在脊椎动物中是非常罕见的,以前只有在少数被囚禁的物种中观察到类似的现...
受农业部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濒危鱼类保护学科组近日开展了长江中下游鱼类资源专项调查,重点对中华鲟2013年自然繁殖情况及现有资源状况进行调查。记者2014年09月13日获悉,调查认定:中华鲟在2013年没有自然繁殖活动发生,野生中华鲟种群面临灭绝危险。
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了解到,通过全人工繁殖技术繁育出的中华鲟受精卵近日陆续孵出中华鲟仔鱼,这标志着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历经30年的研究获得成功。据主持这项研究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危起伟介绍,这次全人工繁殖的中华鲟雌雄亲本都是农业部中华鲟保育和增殖放流中心养殖的子一代群体优选培育个体,中心近期对其实施人工催产和授精,总计获得了受精卵6.25万粒,目前已经...
2012年4月12日,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生物与生殖免疫研究组Larry Chamley 副教授一行到动物研究所访问。动物研究所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红梅研究员、王雁玲研究员、韩之明副研究员、林海燕副研究员、科技处郭红杰副处长参加了座谈会。
2009年实现长江以北华南虎繁育成活零的突破之后,洛阳王城公园动物园今年再次繁育成活4只华南虎。日前,洛阳王城公园已向国家林业局申请建立华南虎繁育基地,洛阳正期待着拥有长江以北首个华南虎繁育基地。
2010年9月11日,创业孵化研究联盟成立大会暨科技创业与孵化管理新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原科技部部长徐冠华,科技部火炬中心正局级调研员马彦民,中国高新区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序国等出席会议并为联盟成立揭牌。来自全国相关大学、孵化器的代表及相关学者3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2010年8月19日,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极地馆表示,2010年8月17日凌晨3时15分繁育出的一只帝企鹅幼仔目前生命体征平稳,进食正常,基本可以确定繁育成功。这是中国首次在人工环境下成功繁育出帝企鹅幼仔。图为帝企鹅妈妈给孵化囊中的小帝企鹅喂食。
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雌性大熊猫“优优”2009年7月23日产下一仔,这是全球首例使用冻精进行人工授精顺利降生的大熊猫幼仔,取得了大熊猫保护研究技术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日前,中科院动物所周琪研究员领导的生殖工程研究组与南京医科大学沙家豪教授实验室合作,研究利用小鼠作为动物模型,按照人PGD胚胎活检操作流程构建了PGD活检小鼠模型,并且对胚胎早期发育、植入率及出生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子代的生理表型进行长期观察,发现这些小鼠在体重指标上与对照组小鼠存在差异,更重要的是在针对小鼠学习和记忆力的行为学检测中,PGD活检小鼠模型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针对这种表型,采...
因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地球的气候正逐年变暖,学术界普遍认为气候变暖会导致地球上的生物大量灭绝,甚至有研究者预测,到本世纪中期,地球就会因此损失100万种生物。日前据中科院动物所研究生张芳、研究员李义明等人通过对华南地区的半自然环境中扬子鳄繁殖情况的研究,竟然发现全球气候的持续变暖有可能促进了扬子鳄的繁殖。
近期,中科院动物所孙青原团队通过研究,发现了小鼠卵巢发育和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雌激素受体α的变异体(ER-α36)表达变化。该成果目前已发表在最新出版的ISTOCHEMISTRY AND CELL BIOLOGY杂志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