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昆虫学 >>> 昆虫行为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昆虫行为学相关记录50条 . 查询时间(2.194 秒)
水稻条纹病毒(RSV)是虫媒纤细属病毒,主要由媒介昆虫灰飞虱以持久、增殖型方式传播,导致东南亚水稻严重减产。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崔峰带领的媒介昆虫与病毒基因组学研究组,以灰飞虱传播RSV为研究系统,在媒介昆虫传毒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22年8月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创新团队系统解析了手性酰胺类杀菌剂氟唑菌苯胺的立体选择性环境行为及分子机制,对手性农药的高效利用和污染修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有害物质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手性是自然界的一种基本属性。手性化合物对映体进入环境介质后在迁移、转化、降解和生物效应等方面的差异已成为研究热点...
自然界中部分动物具有成球行为(Conglobation),可在遇到危险时将身体卷曲成球,如犰狳、穿山甲、刺猬、球马陆、球鼠妇等。这些动物均是依赖多个体节的卷曲形成紧密球形,保护身体腹面、足等脆弱部位。昆虫的身体躯干只有头胸腹三个体节,因而具有成球行为的昆虫通常无法形成紧密的球形,身体腹面、足等部位不可避免的会有外露。然而,昆虫中也有特例。例如,球金龟是一类能够形成紧密球形的昆虫,其特殊技能受到科学...
生殖隔离对维持生物种间的界限具有重要意义,是导致植物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之一。开展植物近缘种种间生殖隔离研究对于理解物种形成有重要作用。植物种间的生殖隔离并非取决于单个隔离因子,而是由一系列的传粉前隔离因子和传粉后(包括合子后)隔离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个隔离屏障均只能够阻止没有被前一隔离屏障阻止的基因交流,因此研究物种间生殖隔离的关键点以及困难点在于确定隔离因子及其对生殖隔离的作用顺序和强度。自...
柑橘作为湖北第一大水果,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首位。夏天瓜果丰收季,也是实蝇类昆虫活跃的季节,其严重危害柑橘类、柚类等经济作物的品质安全。其中,橘小实蝇危害范围广,寄主范围包括柑橘、桃、梨等,包括46个科的250多种作物果实。一旦被实蝇寄生,将造成减产甚至绝收。长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虫姿百态”研究团队针对这一难题,开发出了智慧农业类产品《实蝇科昆虫行为实时分析系统——农作物害虫智慧防治预警助手》。“...
近日,食品学院郑浩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和Microbiology Spectrum杂志同期发表两篇论文,揭示了蜜蜂肠道菌群在社会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飞蝗是一种世界性的重大害虫。在种群密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飞蝗可以由低密度的“散居型”转变为可以聚群成灾的“群居型”。群体生活的群居型飞蝗在行为和发育等多个生命特征上呈现出一致性特点,是开展群体同步性现象研究的理想模式。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宪辉研究员团队和康乐院士团队合作,揭示出飞蝗聚集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具有促进雌性个体同步性成熟的功能,即他们两年前发现的飞蝗聚集信息素(Guo e...
金环胡蜂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胡蜂,其毒性和攻击性极强,对人有致命的危险,我国几乎每年都有人被金环胡蜂蛰伤、蜇死的报道。此外,金环胡蜂是肉食性昆虫,以多种昆虫及小型动物为食,尤其喜欢捕食蜜蜂等重要的授粉昆虫,直接影响到蜜蜂养殖和蜜蜂授粉相关产业的发展,间接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构成威胁。
入侵害虫的大暴发往往会对寄主或猎物种群产生毁灭性的影响。随着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观念在全球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实践中的深入,对森林害虫进行防治,需要使用高效、专一的措施,以保护非靶标物种和天敌,把害虫种群密度压制到被保护天敌种群可以控制的水平,进而实现森林害虫综合管理的目标。昆虫信息素具有高效、专一的特点,作为行为控制剂在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中具有广阔前景。其中性信息素用于诱杀求偶性别或者干扰求偶行为,可有效...
2021年12月2日下午,应生命科学学院黄大卫教授、卜文俊教授邀请,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东教授和张爱兵教授做客“百年南开之生命讲坛”,在南开大学四教101报告厅为师生们带来了精彩的线上报告。报告开始前,南开大学卜文俊教授分别介绍了任东教授和张爱兵教授的教育、研究经历以及所获荣誉。
近日,植物保护学院研究团队揭示取食抑制昆虫甜味感知的分子与神经机制。8月16日,该研究“Cholecystokinin-like peptide mediates satiety by inhibiting sugar attraction”发表在PLOS GENETICS杂志。饥饿的时候,食物闻着香、吃着甜,为何吃饱状态时不觉得呢?人需要生产粮食喂饱肚子,而一些植食性昆虫如褐飞虱和二化螟等也取食...
近日,植保学院花保祯教授课题组在蝎蛉科昆虫交配行为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结果以“Traumatic mating increases anchorageof mating male and reduces female remating duration and fecundity in a scorpionfly species”为题,在《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
2021年3月26日下午,BIO2000第137期第一作者讲坛在中科大厦举行。本次的主讲人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王四宝研究员的博士生王官栋,他以“蚊虫婚飞和两性求偶的分子奥秘”为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
2021年1月13日,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公布2020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共评选出8个知识创新类和2个技术创新类项目成果。自2015年起,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工作已连续开展6个年度,旨在推动生命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充分展示和宣传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
追逐威慑信号(Pursuit-deterrence signal)是动物在面对捕食者攻击时的一种防御策略,猎物通过展示一些令捕食者害怕的造型、图纹和准备进攻的姿态,以达到吓退捕食者的目的。只有当追逐威慑信号诚实地表明猎物有能力逃跑或自卫时,这种信号才会进化。蜜蜂是社会性昆虫的代表,蜂群成员之间高效的报警交流是增强群体防御的关键。当胡蜂靠近东方蜜蜂的巢门口,其守卫蜂会集体摆动腹部以警告胡蜂“我看到你...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