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化学 植物生物物理学 植物生物化学 植物形态学 植物解剖学 植物细胞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胚胎学 植物发育学 植物遗传学 植物生态学 植物地理学 植物群落学 植物分类学 实验植物学 植物寄生虫学 植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植物学相关记录5730条 . 查询时间(3.485 秒)
2024年6月11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园林专家李振坚在国际权威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上正式对外刊发了一个石斛属新种——姬竹叶石斛。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李振坚为本文通讯作者,中科院植物所专家孙英宝和中国林科院专家刘蕾副研究员参与了分子标记和文章图片绘制等工作。
准确理解环境变化下的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机制对于全球变化背景下外来植物入侵的预测与防控至关重要。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生物入侵生态学团队以夜间人造灯光(ALAN)为例,提出了一个“环境变化+营养级生物共同调控外来植物入侵过程”的研究框架(图1)。该研究框架强调,不仅要关注环境变化对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生理、物候、生长和适合度的直接影响,更要解析环境变化如何通过植物与互惠/拮抗生物的相互作用...
植物在胚后生长中,除子叶、下胚轴外的地上组织和器官都是由茎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干细胞分裂和分化而来。因此,维持干细胞的稳定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已有的研究表明,转录因子WUSCHEL(WUS)是维持植物茎尖分生组织中干细胞功能的核心因子,主要在茎尖分生组织的组织中心表达,并且其转录受到多条途径的精细调控。但是,在转录后水平上,调控WUS蛋白稳定性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另外,植物茎尖分生组织...
芭蕉属包含70多个物种,广泛分布于亚洲和大洋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其中,小果野蕉及其与芭蕉属其它物种杂交产生的后代构成了当今多种多样的香蕉栽培品种;而玫瑰红蕉、阿希蕉、紫苞芭蕉(图中A和B)和朝天蕉(图中D和E)等则是热带地区重要的园艺观赏植物。随着三代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质量植物基因组得以发表,这大大促进了作物育种和园艺植物的改良。虽然芭蕉属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但是目前园艺观赏植物、...
2024年5月2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国内多家科研单位,构建了用于水稻基因组选择的大规模中国栽培稻群体数据集,提出了配套的全基因组预测深度学习模型DeepCCR,为育种者快速、高效地培育优良品种提供了有利工具。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2024年5月29日,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问题附属机构第四次会议正式审议并通过了区域/次区域科技合作支持中心(以下简称“区域/次区域中心”)名单。在生态环境部的大力支持下,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积极争取并成功申报亚洲和太平洋区域/次区域中心,成为亚太区域唯一一个入选的缔约方机构,进一步彰显了中国作为COP15主席国的责任与担当。
2024年5月,Tropical Plants在线发表了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王华锋教授团队题为An investiga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finger lime in Hainan Province的研究论文。
一年生植物在一年内完成整个生活史,即从受精、种子萌发、开花、结果直至死亡。而多次结实多年生植物在开花结果后并不会死亡,还会继续产生叶片,在来年继续开花结果,并如此循环往复。相较于高等动物,多年生高等植物拥有着不可思议的寿命极限。世界上最长寿的欧洲云杉已经9500岁;北非加纳利群岛上的龙血树也有8000岁;加利福尼亚州的狐尾松寿命能达到4700岁……它们“苍老”到连年轮都无法注释,只有通过碳14方法...
近日,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沈应柏教授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一区TOP,IF=8.2)上发表了题为“Enhancing Plant Defensins in a Desert Shrub: Exploring the Regulatory Pathway of AnWRKY29”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沙漠灌木新疆沙冬...
赣鄱大地,人文荟萃,瑶湖水杉,精神传承。2024年5月24日,胡先骕先生研究课题成果汇报会暨胡先骕孙女、北京师范大学胡晓江教授受聘客座教授仪式在白鹿会馆二楼天鹿厅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利民为胡晓江女士颁发了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客座教授聘任证书,政法学院党委书记张建、社会学系主任李建斌等教师参加聘任仪式。
近日,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沈应柏教授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一区,TOP期刊,IF=8.2)上发表了题为“Early signaling enhance heat tolerance in Arabidopsis through modulating jasmonic acid synthesis mediated ...
在自然界,由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带来的机械胁迫常造成生命体器官和组织的部分甚至完全缺失。应对损伤,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均具备组织修复和器官再生的能力。与动物相比,固着生长的植物更容易遭受机械损伤。然而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动物不可比拟的应对损伤的能力。第一,面对无时不在、不可预期的机械损伤,植物能够快速激活防御反应以避免病虫侵害和伤口感染。第二,面对不同程度的机械损伤,植物能够...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简称南科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王俊坚团队联合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孔德良团队在《自然—植物》上发表研究成果。研究团队运用核磁共振,解析了热带树种细根分子水平碳性状,阐释了分子水平碳性状在塑造细根多维经济性状空间方面的潜在作用。
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在气候变暖下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在高海拔和寒冷地区。然而,由于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和生态系统功能改变之间的联系非常复杂,气候变暖引起的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变化对高寒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及其机制尚不明确。群落加权的植物功能性状可以为我们全面理解植物群落和碳循环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提供重要的依据,因为植物功能性状直接反映了植物的生态策略,并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
由于农业化肥使用和城市-工业污水排放的增加,人类向水生生态系统排了过量的氮(N)和磷(P),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生产力增加,增强了碳封存的同时也导致有害藻类(如蓝藻)的爆发,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因此降低氮磷负荷是以往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方法,但是目前最新研究表明高DIC输入形成的碳限制缓解或可成为另外一种富营养化缓解的有效策略。以往内陆水体关于营养盐限制和富营养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湖泊和水库上,然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