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理学 >>> 形态生理学 新陈代谢与营养生理学 心血管生理学 呼吸生理学 消化生理学 血液生理学 泌尿生理学 内分泌生理学 感官生理学 生殖生理学 骨骼生理学 肌肉生理学 皮肤生理学 循环生理学 比较生理学 年龄生理学 特殊环境生理学 语言生理学 生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理学相关记录595条 . 查询时间(2.979 秒)
多年冻土融化会提高土壤氮可利用性,进而提高植被生产力,减弱冻土碳循环与气候变暖之间的正反馈关系。土壤氮的增加还会潜在促进N2O排放,从而加剧多年冻土区非碳-气候反馈。在此背景下,冻土生态系统氮循环研究逐渐引起全球变化研究群体的关注。作为一种剧烈的冻土融化形式,热融湖塘的形成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变植被状况、土壤性质和水文环境等因素,从而对生态系统氮循环产生强烈影响。特别是,热融湖塘形成导致的厌氧环境有利...
研究表明,夜间光源过多暴露显著增加了代谢疾病风险。然而,光调节代谢的神经机制仍有待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光通过视网膜-下丘脑-棕色脂肪组织轴调节葡萄糖代谢。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Cell》杂志上,题为:Light modulates glucose metabolism by a retina-hypothalamus-brown adipose tissue axis。
急性心肌梗死(AMI)会引起心肌细胞的大量损失,从而导致心力衰竭,并伴有纤维化、心脏硬化和功能丧失。糖尿病(DM)是AMI患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和常见的并发症。与non-DM-AMI患者相比,DM-AMI患者的死亡率风险更高,这表明需要特殊治疗来改善临床结果。糖尿病是慢性代谢性疾病,伴随机体代谢的失调。然而,AMI并发DM的整体代谢失调仍不清楚。
2023年2月2日,《自然-心血管研究》(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以研究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了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教授王强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他们研究发现弓动脉祖细胞的增殖和向成血管细胞分化呈负相关,并且受到Tmem88-Wnt信号通路下游细胞周期蛋白质机器的精密调控,从而揭示了弓动脉祖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平衡调控分子机制。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皮肤肿瘤与银屑病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皮肤健康与疾病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陈翔教授/粟娟教授/邓广通特聘副研究员团队成员在《Experimental & Molecular Medicine》《实验分子医学》(IF=12.153),《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国际生物科学杂志》(IF= 10.750),《Mol...
2023年1月3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国辉团队与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巍维团队、广州大学教授王雄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李全林等合作,揭示了代谢酶果糖1,6-二磷酸酶1(FBP1)能够行使蛋白磷酸酶的功能,并证明了FBP1介导的IκBα去磷酸化在结直肠癌发生中起到关键作用。
对栖息于这颗蓝色星球上的生命而言,光是一切生命产生的源动力,也是生命体最重要的感知觉输入之一。同时生命体根据外界环境条件控制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平衡是生存的必须,而代谢紊乱会产生严重疾病,哺乳动物已经进化出了精确和复杂的调控网络用于持续动态调控血糖代谢。大量公共卫生调查显示夜间过多光源暴露显著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等代谢疾病风险,那么光作为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其是否直接调控血糖代谢?其中涉及哪类感光的细...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23年1月12日对外透露,经该院复查,全球首例2型糖尿病肾移植术后猪胰岛移植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血糖、肾功能正常,实现了外源性胰岛素完全脱离。这是全球首例猪胰岛异种移植治疗糖尿病实现完全摆脱胰岛素,异种胰岛移植取得重要突破。
在前期研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种康研究组在水稻寒害感知与防御“信号网络”中发现了包括感受器、激酶、叶绿体维生素E-K1代谢途径、转录因子和海藻糖代谢在内的一系列元件及其之间的网络关系。然而,关于寒害专一的DNA修复系统是如何建立的则知之甚少。最新研究发现,具有特异性的人工驯化选择的自然变异耐寒基因模块能够修复寒害引起的DNA损伤。研究基于数据空间降维理念,通过数学算法将多维尺...
202年1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饲料加工与质量安全创新团队研究证实,橄榄和绿茶复合提取物可改善大口黑鲈因高豆粕饲料引起的氧化应激、脂代谢和蛋白沉积,且能够提高其生长性能,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 Antioxidants 上。
乳酸 (lactate) 是哺乳动物糖酵解代谢中的主要产物,在肿瘤、败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理状态下显著增多。其生物学功能因肿瘤细胞中存在的“瓦伯格效应(Warburg effect)”而得到广泛关注。2019年,芝加哥大学Yingming Zhao教授团队发现哺乳动物细胞内的乳酸可驱动形成一种新型组蛋白翻译后修饰(PTM)——赖氨酸乳酰化(Kla),进而发挥重要的基因转录调控功能,从而为乳酸的...
人体皮肤是一个重要的身体器官,它能够通过离子传输机制实现机械外力的感知,例如压力、应变以及扭转等。同时,它还具有自我修复能力,能够在外部损伤后恢复初始功能。受人类皮肤感知结构的启发,已经有个别研究团队报告了几种具有离子传输机制的离子皮肤。它们具有高抗干扰性、出色的空间分辨率以及对静态和动态刺激的出色响应。然而,这些离子皮肤很容易受到持续磨损引起意外机械损伤,导致功能中断或设备寿命减少。因此,与人类...
2022年12月2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牦牛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发现了参与调控牦牛骨骼肌能量代谢和肌纤维类型转换的关键候选基因、调控因子及信号通路,为牦牛肉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肉类科学(Meat Science)》。
人体皮肤是一个重要的身体器官,它能够通过离子传输机制实现机械外力的感知,例如压力、应变以及扭转等。同时,它还具有自我修复能力,能够在外部损伤后恢复初始功能。受人类皮肤感知结构的启发,已经有个别研究团队报告了几种具有离子传输机制的离子皮肤。它们具有高抗干扰性、出色的空间分辨率以及对静态和动态刺激的出色响应。然而,这些离子皮肤很容易受到持续磨损引起意外机械损伤,导致功能中断或设备寿命减少。因此,与人类...
近日,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刘健教授团队青年教师、“黄山学者”学术骨干张弦副教授(第一作者),和哈佛大学医学院Guo-Ping Shi教授等合作,以合肥工业大学为第一单位,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Differential IL18 signaling via IL18 receptor and Na-Cl co-transporter discrim...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