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电化学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电化学相关记录485条 . 查询时间(1.777 秒)
近日,我所能源研究技术平台穆斯堡尔谱研究组(DNL2005)王军虎研究员团队自主开发了一套原位电化学57Fe和119Sn穆斯堡尔谱测量装置,已向所内外开放使用。此原位装置可动态观测电化学反应中铁基和锡基催化剂的活性相演变过程,揭示电催化剂的作用本质。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席振峰/张文雄课题组在«美国化学会志»(Yu Zheng, Chang-Su Cao, Wangyang Ma, Tianyang Chen, Botao Wu, Chao Yu, Zhe Huang, Jianhao Yin, Han-Shi Hu*, Jun Li, Wen-Xiong Zhang*, Zhenfeng Xi, J. Am. Chem. So...
2020年6月24日,以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为第一单位,该校化学系林雨青教授在化学领域国际著名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单原子Ni-N4提供稳定的细胞一氧化氮传感器》(Single-atom Ni-N4 provides a robust cellular NO sensor)的科研论文。化学系王果副教授从理论计算方面参与了该项研究。该研究发现...
2020年6月24日,以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为第一单位,我校化学系林雨青教授在化学领域国际著名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单原子Ni-N4提供稳定的细胞一氧化氮传感器》(Single-atom Ni-N4 provides a robust cellular NO sensor)的科研论文。化学系王果副教授从理论计算方面参与了该项研究。该研究发现...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清洁能源实验室E01组林泽京博士生在索鎏敏副研究员的指导下,针对上述问题为柔性电池设计了一体化的双极型结构,并将其应用于可充铝电池中(图1),该设计充分结合了碳/聚乙烯膜的柔性和双极型结构的低内阻、高能量密度的优势,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易操作性(图2),展现出了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和柔性(0°~120°),并可以直接做成表带为4 V商用电子表供电...
电解水被认为是一种可持续的、极具发展前景的产H2策略。通常,电解水通过两个半反应进行:析氧反应(OER)和析氢反应(HER)。实际应用中HER和OER催化剂的有效耦合是非常必要的。尽管已报道了许多耦合催化剂,但仍有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1)阳极和阴极的催化剂通常在成分上存在很大差异,使制备过程复杂,且由于在电解水过程中可能发生催化剂溶解、再沉积反应,会引起阴极和阳极催化剂相互干扰;2)大部分...
鉴于此,东华大学先进功能材料课题组王宏志教授带领团队人员,利用平行双对电极结构,通过定制设备,首次实现了多色彩电致变色纤维的连续化制备,纤维长度可达百米以上。并且纤维器件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和环境稳定性(如机械稳定性、水洗稳定性、光照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该电致变色纤维可编织成大面积智能变色织物,或植入到织物中形成不同图案,在可穿戴显示和自适应伪装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项研究成果以“连续化制备的多...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唐永炳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联合重庆理工大学周志明教授,采用高浓度电解液策略显著提升了双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循环稳定性。相关研究成果以"Highly Concentrated Electrolyte towards Enhanced Energy Density and Cycling Life of Dual-Ion Battery"(高浓...
近日,南京大学刘力哲、吴兴龙研究团队与河海大学周钢副教授合作,在二维材料电催化固氮研究方向取得重要进展,他们提出利用双金属有序原子杂化策略在Re2MnS6超薄纳米片中调控N2的反应路径提高固氮效率,最终实现~17% 的法拉第效率,是单纯ReS2催化剂的6倍。相关研究成果以“Dual-metal-driven Selective Pathway of Nitrogen Reduction in Or...
近日,清华大学化学系张莹莹课题组基于直写式3D打印过程中二维纳米材料的非对称自组装现象,实现了超可拉伸弹簧状离子神经电极的构建。该研究成果以“基于含有定向自组装纳米片微带的高可拉伸离子神经电极”(Microribbons composed of directionally self-assemblednanoflakes as highly stretchable ionicneural elec...
近日,我所醇类燃料电池及复合电能源研究中心孙公权研究员和王素力研究员团队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多孔电极界面结构研究领域取得进展。该团队结合显微谱学表征方法与电化学分离变量手段,在真实多孔电极环境中发现电催化剂与离聚物所形成的界面微观结构周期性亲水/疏水演变规律。
锂硫电池(Li-S)相对于传统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理论能量密度(2500 Wh/kg),有望成为未来储能应用(包括大规模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和移动电子设备等)最有前景的候选体系之一。近年来,人们提出了多种策略来尝试实现锂硫电池的商业化,如开发新型正极复合材料、中间层或隔膜装饰、多功能粘结剂和电解液添加剂等。其中,针对硫正极的微结构设计可以对硫基活性物质产生最直接的限域效应,极性宿主材料的引入可以更进...
作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好邻居”,火星从上世纪开始,便一直被很多人关注,设想将火星变成第二个地球。火星上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CO2),其次是氮气(N2)。近日,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王双印教授首次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通过电催化手段将氮气与二氧化碳直接偶联转化成尿素。相关研究以“Coupling N2 and CO2 in H2O to synthesize urea under ambient cond...
近日,我所储能技术研究部李先锋研究员和张华民研究员团队成功开发出新一代30 kW级低成本全钒液流电池电堆。该电堆采用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可焊接多孔离子传导膜(成本<100 RMB/m2)。相对于传统的电池组装技术,膜材料实际使用面积减少30%。在新一代电堆的组装工艺中,研究团队打破了传统的组装方式,首次将激光焊接技术应用于电堆组装工艺中,大大提高了电堆的可靠性,同时也提高了电堆装配的自动化程度,减少...
近年来,二维(2D)材料因其独特的物化性质大量应用在电催化领域。尤其是具有原子层厚的2D金属烯材料(metallenes),其良好的导电性、丰富的缺陷和配位不饱和位点、极高的原子利用率、特殊的量子尺寸效应和应力作用等,赋予这类材料独特且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可作为一类极具前景的新颖电催化材料,并已暂露头角。金属铋(Bi)纳米材料可通过电催化过程将CO2以较高活性转化为甲酸,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目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