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原子核物理学 >>> 中子物理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中子物理学相关记录83条 . 查询时间(6.608 秒)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核集团中子散射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中子科学平台,在钠离子电池材料研发中取得显著进展。该团队结合当前研发热点,发现3d过渡金属层状氧化物作为钠离子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通过元素掺杂可进一步增强材料结构稳定性,调控其性能,改善钠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
2021年1月26日8时39分,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多物理谱仪成功出束,中子束流与预期相符。多物理谱仪是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东莞理工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共同建设的国内首台中子全散射谱仪,也是CSNS第一台合作谱仪。该谱仪的成功出束标志着国内首台中子全散射谱仪的设备研制与安装成功。
近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首次阐明了核子短程关联在核物质热导率及剪切黏滞性中的作用,进而说明了其在中子星输运性质及r-模不稳定性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利用微观多体BHF理论,并采用现实核力AV18及微观三体核力,自洽地计算了输运性质所需要的费米面处的单粒子强度、介质中的微分截面、核子有效质量以及状态方程等。结果表明,对于对称核物质、纯中子物质和β-稳定物质,当考虑核子短程关联时,输运系数都提...
近日,由我校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中子源的局域结构原位表征技术及其在先进材料中的应用”获得科技部立项批复。该项目是2020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批复的六个项目之一,由我校固体化学研究所邢献然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参与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香港城市大学和复旦大学等5家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项目组成员分别为各参与单...
近日,美国物理学会《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5, 222301 (2020)】刊发了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陈列文课题组与合作者题为“Probing the Neutron Skin with Ultrarelativistic Isobaric Collisions”的文章。该工作首次提出使用极端相对论重离子碰撞来确定原子核的中子皮厚度,进而约束核物...
近日,理学院应用物理系青年教师李汉林副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陈列文教授团队、湖州师范学院引才计划团队合作,在物理学顶尖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评论快报)》发表题为“Probing the Neutron Skin with Ultrarelativistic Isobaric Collisions“的学术论文(Phys. Rev. Lett. 125, 222301,...
2020年11月11至14日,第八届全国中子散射会议暨国家中子源多学科应用研讨会在中国散裂中子源园区召开。来自国内(含港澳)80余家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近300名专家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参会人数创历届之最。各装置与用户代表分别就中子谱仪建设以及中子散射技术在基础研究与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近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吴令安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陈黎明教授(原物理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梁天骄研究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探索出一种用于真实物体的单像素中子成像的新方法。通过深硅刻蚀和填充高中子吸收截面的粉末的方式制作了中子调制器件,使得中子束穿过调制器件后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预设置的涨落,然后再照射在成像对象上,利用不具有空间分辨能力的单像素...
2020年11月6-8日,由南华大学、湘潭大学联合主办,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承办的“2020年重离子物理与先进核能技术研讨会”顺利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余刚,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研院等国内院校的40余名专家、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参会。衡阳市副市长、南华大学教授龚学余,南华大学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于涛,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院长赵立宏、副院长郑波出席研讨...
中子成像利用中子的高穿透性和对轻元素灵敏等特性在无损检测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散裂中子源、中国先进研究堆等大科学装置的建成,中子成像有望在我国众多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大型中子源机时紧张且不具有移动性,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而对于紧凑型中子源,其强度又难以在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使用传统中子成像的方法得到高空间分辨的二维图像。另外,利用散裂中子源的脉冲时间特征,时间飞行(time-...
2020年10月20日至21日,中国科学院2020年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运行年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II)、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因其在完成运行任务、取得科学成果、经费执行等方面表现优异,在此次会议的运行评比中均荣获一等奖,获得了基本运行经费15%的奖励,其中BEPCII在2018-2020年连续三年蝉联运行奖第一名。评议年度内,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稳定运行,圆满完成高...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周永全副研究员团队在溶液结构的实验研究方面,搭建了可实现平板样品池反射和圆柱几何透射的国内首套溶液结构X射线散射研究平台,开发了溶液结构X射线散射数据解析软件包(XNSA)。在溶液结构计算化学方面,研究团队搭建了溶液化学专用高性能计算集群,将量子化学从头算(ab initio)、从头算分子动力学(AIMD)及经典分子动力学(MD)与实验研究联用,做到了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在...
2020年7月16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安全所利用强流氘氚中子源科学装置(HINEG),开展动、植物中子辐照损伤实验,为中子辐射生物学效应提供实验数据。目前针对中子辐射环境可能产生的辐射危害研究还较少,此前的γ射线辐照实验已表明,γ辐射会显著缩短动物寿命、减少后代存活数,但是中子辐射的损伤效应还有待进一步探究。HINEG产生的高品质中子辐照环境适合进行中子辐射生物学方向的探索,核安全所李桃生课题组...
过去40年,证实中子星内部存在夸克核一直是中子星物理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芬兰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学》杂志撰文指出,他们已经找到有力证据,证明迄今最大中子星内核存在奇异的夸克物质。研究人员解释说,我们周围所有普通物质都由原子组成,原子致密的原子核由质子、中子及围绕在其周围的电子组成。但在中子星内部,原子会坍塌成密度极高的核物质,其中中子和质子紧紧“依偎”在一起,因此整个中子星可视为一个巨大的...
近日,李政道研究所学者吴建达研究团队与德国的Bella Lake教授领导的中子散射实验团队合作在物理学顶尖期刊《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上以 “Dispersions of many-body Bethe strings”为题发表最新研究成果【https://doi.org/10.1038/s41567-020-0835-7】此项研究通过对准一维反铁磁材料SrCo2V2O8在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