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 数学物理 电磁场理论 经典场论 相对论与引力场 量子力学 统计物理学 理论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理论物理学相关记录974条 . 查询时间(1.212 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基于相变的精密测量上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史保森、丁冬生课题组与丹麦奥尔胡斯大学的Klaus Mølmer教授和英国杜伦大学的Charles S. Adams教授合作,利用强关联系统的相变提高了里德堡原子对微波电场测量的精度和灵敏度,相关成果以“Enhanced metrology at the critical point of a many-body...
精密测量院吕宝龙研究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马龙生团队合作,成功研制出一种高精度镱原子光钟,该光钟的频率稳定度达到E-18量级。相关成果2022年10月18日发表在计量学期刊《Metrologia》上。研究团队突破了镱原子光钟的多项关键技术,在黑体辐射频移的精准控制、直流Stark频移与原子碰撞频移的抑制、钟激光频率稳定度的改善等方面采取了系列创新措施,实现了光钟稳定度的大幅度提升,特别是采用了量子化轴...
太极计划通过卫星编队的形式进行空间引力波探测,而构建星间激光链路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相比应用于星间激光通信、重力场测量等领域的传统星间激光链路构建任务,太极计划需应用有限的星上资源实现三百万公里超远距离激光捕获及1 nrad/Hz1/2量级超高精度指向,因此其实现难度要大得多。为此,提出采用三级捕获探测方案, 通过星敏感器(STR)、CMOS捕获相机及四象限探测器(QPD)逐级探测压制激光指向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力学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黄运锋等人与西班牙理论物理学家合作,实验验证了基于局域操作和共享随机性(LOSR, Local operation and shared randomness)理论框架下的真多体非局域性,结果表明用两体或三体非局域关联无法解释自然界产生的所有关联。该成果2022年10月4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选为...
2022年10月9日,精密测量院量子可积课题组博士研究生史海龙、万青昆与西北大学教授杨文力、王晓辉等合作在量子电池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证明了量子相干或量子纠缠在量子电池产生可提取功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量子资源。相关研究成果2022年9月23日发表在物理学领域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2022年9月3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研究员吴凯丰与副研究朱井义团队,在胶体量子点超快光物理研究中再获新进展。该研究观测到CsPbI3量子点在红外飞秒脉冲作用下的布洛赫-西格特位移,并揭示了激子效应对相干光学位移的调制作用。
2022年9月2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引力波研究团队通过计算由进动直接产生的引力波,发现了自旋进动的黑洞双星除了发出LIGO(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已经探测到的、天文学家们已经熟知的旋近-并合-铃宕引力波外,还发出由于黑洞自旋进动直接辐射的引力波。相关研究成果于9月3日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
2022年9月2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1121组)吴凯丰研究员与朱井义副研究员团队在胶体量子点超快光物理研究中再获新进展,观测到CsPbI3量子点在红外飞秒脉冲作用下的布洛赫—西格特位移,并揭示了激子效应对相干光学位移的调制作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王亚等人在金刚石量子器件制备方向取得重要进展,发展了一种全新的基于自对准的光子学器件制备加工技术,可将氮-空位色心这一原子级量子传感器以纳米级精度加工到金刚石器件最佳工作位置,实现接近最优光学探测性能的量子传感器阵列。这项研究成果以“Self-aligned patterning technique for fabricating high-per...
引力透镜是探测暗物质分布的有力手段。当前天体物理学天空中的一片乌云就是Λ冷暗物质模型在大尺度结构上取得了成功,但在星系级小尺度结构上其预测了过多的子结构。所以,在对星系级透镜子结构的围猎观测中,产生了一种将宏模型不能完美解释的观测现象尽数归咎于子结构的倾向。CLASS透镜B1152+199是一个双像引力透镜系统,其副象中的喷流弯曲趋势曾被作为局域子结构存在的证据。近期,新疆天文台星系宇宙学组张明副...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刘新风团队与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合作,通过将原子级薄的WS2薄膜与硅孔阵列耦合形成法布里-珀罗(F-P)腔,实现增强的二次谐波定向发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CS Nano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石发展、孔飞等人在微波磁场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基于金刚石氮-空位(Nitrogen-Vacancy, NV)色心量子传感器实现了皮特斯拉水平的高灵敏微波磁场测量。该项研究成果以“Picotesla magnetometry of microwave fields with diamond sensors”为题发表在《Science Advance...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高安全量子密钥分发的实用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的韩正甫教授及其合作者银振强、王双、陈巍等提出了兼具高稳定性和高安全性的误差容忍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协议,并从安全性分析和实验验证两方面证实了该协议对源端非理想特性具有极强的容忍能力,有力地推动了新一代量子密钥分发技术的实用化进程。相关研究成果于2022年8月3日在线发表...
2022年8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制的国家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实现新突破:其混合磁体(磁体口径32毫米)产生了45.22万高斯(即45.22特斯拉)的稳态磁场,刷新了同类型磁体的世界纪录,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可支持科学研究的最高稳态磁场。原世界纪录是1999年由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创造的,其混合磁体产生45万高斯,至今已保持纪录23年之久。
2022年8月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包小辉、张强等,将长寿命冷原子量子存储技术与量子频率转换技术相结合,采用现场光纤在相距直线距离12.5公里的独立量子存储节点间建立纠缠。相关研究成果以编辑推荐(Editors' Suggestion)的形式于7月28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美国物理学会(APS)下属网站Physics以”Distant Memories Entangled”...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