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作物养分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0.17 秒)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以模式植物和玉米为研究材料,结合群体与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多组学和基因编辑技术等手段,研究植物养分高效吸收利用的过程与机制。重点关注植物根系构型及其发育可塑性,养分跨膜运输机制,植物-微生物互作,植物营养与逆境适应等方向,在分子,细胞,个体及群体水平上阐明植物养分高效吸收利用的分子机制与调控网络。实验室团队前期分离鉴定到多个调控养分...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作物养分管理团队在The Plant Journal上发表了题为“Sufficient potassium improves inorganic phosphate-limited photosynthesis in Brassica napus by enhancing metabolic P fractions and Rubisco act...
2022年11月18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作物养分管理研究团队在利用遥感技术实时、无损、准确估测油菜氮素营养状况的方法上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Remote estimation of leaf nitrogen concentration in winter oilseed rape across growth stages and seasons by correcting for t...
2022年月1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作物养分管理研究团队在Plant, Cell & Environment和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上发表两篇研究论文,系统揭示了钾营养调控油菜叶片生长和叶片功能的生理机制,为油菜钾肥的精准施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周卫研究员牵头完成的“主要粮食作物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成果荣获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我国以占全球9%的耕地,用去了世界1/3的化肥,但肥料利用率不足40%,低于发达国家10~20个百分点;有机资源中畜禽粪肥还田率不足一半,秸秆还田率仅为35%。大量养分通过不同途径损失,危害生态环境安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温室气体增排,土壤酸化,影响农民...
黑土耕层变薄,有机碳储量下降,作物生产力和土壤肥力降低,是侵蚀黑土农田的主要特征。由于土壤退化过程缓慢,很难评估土壤侵蚀与作物生产力的关系。目前,研究土壤侵蚀影响作物生产力的方法主要有剖面线法、小区比较法和人为加土和削土法等人工模拟的方法。作物产量对土壤侵蚀的响应,取决于作物类型、土壤性质、管理措施和气候特征。然而,土壤侵蚀导致黑土层变薄降低中国黑土不同作物生产力研究,尤其是有关作物根系吸收养分方...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作物养分管理研究团队在New Phytologist上发表了题为“The reduction in leaf area precedes that in photosynthesis under potassium deficiency: The importance of leaf anatomy”的研究论文,揭示了钾营养通过调控叶片超微结构协调作物叶面积和光合速率同步增加的机...
作物养分效率遗传改良已成为植物营养学重点研究领域之一,但对于养分效率的概念及其组成因素,以及养分高效性状依然存在很多认识误区,限制了养分高效育种成效。本文论述了养分效率及其相关指标的定义,从作物学、植物营养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多个角度分析了养分高效吸收、养分高效利用的生理学决定因素及其对养分高效育种的启示。指出除了高通量养分高效表型分析技术的限制,还缺乏对田间水平上养分高效生理学机制的深入理...
2012年8月10日至11日,973项目“作物养分高效利用的信号转导和分子调控网络”课题中期总结会在杭州召开。中国科学院农业办公室副主任段子渊,项目跟踪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汤章城研究员和中国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项目组专家武汉大学朱英国院士、中国水稻所钱前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薛红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受宜研究员、浙江大学吴平教授,以...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淹水和无水层栽培,秸秆还田的水稻产量提高,油菜秸秆和小麦秸秆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秸秆不同利用方式以覆盖效果较好。秸秆还田处理的后茬油菜产量比不施秸秆的提高1.8%~9.3%。对氮磷钾吸收的影响,常规淹水多于无水层栽培,但秸秆还田能促进氮磷钾的吸收利用。无水层栽培比常规淹水栽培的土壤有机质等养分提高,说明无水层栽培条件下更利于还田秸秆的养分释放和土壤对养分的保持。
该项成果通过对全区主要农业县耕地进行土壤取样做了吸附分析,针对分析结果按缺氮、缺钾、缺磷等处理,搞了1999年的盆栽试验,2000年至2003年连续四年的田间青稞、春麦、冬麦、油菜小区试验和2002年及2003年的大田示范,试验、示范结果是采用最佳施肥的亩产提高150kg,减少化肥投入9.28元,比对照增产增收222元、节支9.28元,两次合计增效231.28元/亩,连续五年的试验结果与取样吸附...
“土壤—作物”是一个复杂系统,影响作物产量质量的因素是作物本身、土壤施肥以及其它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的综合效应。通过科学试验,总结专家经验,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作营养元素的定量分析,寻找作物体内营养元素在系统内平衡的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和高产作物养分数据库。作物养分平衡诊断与调节系统是解决此问题的一项高新技术,并成功地在微型计算机上付诸实施,使之成为一项实用技术。
由国际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主办的亚太地区作物养分管理研讨会开幕式于2005年12月12日在北京颐泉山庄酒店举行。本次会议的主旨是: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保障食物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建立作物养分管理的最佳策略。会议由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福锁教授主持。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田间微区根系分隔试验 ,通过间作与相应单作成熟期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和利用效率 (单位养分吸收量所能生产的干物质量 )的比较研究了小麦大豆间作中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 ,间作作物氮、磷、钾养分吸收总量分别高出相应单作 24%~39% ,6%~27%和24%~64% ;而间作氮、磷和钾的利用效率分别比单作低5%~20%、5%~7%和 6%~32%。间作优势主要表现在养分吸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