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中医学与中药学 >>> 中医学 民族医学 中西医结合医学 中药学 中医学与中药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中医学与中药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相关记录247条 . 查询时间(0.333 秒)
2011年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 (Lasker 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 授予了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在青蒿素 (artemisinin) 的发现及其应用于治疗疟疾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其中大部分是生活在全球最贫困地区的儿童。
日前,中国中医科学院评选出2012年度“中健行”中医药传承创新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裴元植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张迎春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成分分析与血管活性的元胡止痛片质量评价》获得裴元植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一等奖,导师杨洪军、李慧研究员;李雨田的硕士学位论文《姜栀子配伍炮制的物质基础内涵研究》获得裴元植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二等奖,导师张村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张卫同...
2012年6月13日,王晓和梁爱华研究员分别基于各自专业领域做了关于逆流色谱分离技术和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研究报告。报告领域不同,但均从思路产生、体系建立、方法实践和结果讨论等不同角度做了既全面又前沿的报告。简单务实的报告交流形式,使参与者能够近距离地与高水平专家做面对面地交流,不仅丰富了本专业领域的前沿信息,也为相关专业领域开展跨学科领域合作提供了契机,报告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为更好拓宽科研人员中药新药研发的思路,从较高层面了解中药研发的新方向、新形势和新要求,此次午餐会邀请了边宝林副所长、王阶院长分别从国际中药现状和国内中医院中药研发两个不同角度提出了中药新药未来发展的思路与研发建议。本次午餐会有近100人参加,会场气氛轻松热烈,大家深感聆听此类报告机会难得,受益颇多。
黄璐琦研究员,男,中共党员。1995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先后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药学发展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科技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中医药十大杰出青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央国家机关十大杰出青年”、“北京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周兴(1951.10~),男,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研究员。主要运用生化、分子生物学、放射示踪、药理学等技术(中药药理为主)研究中医药。1978~1984年参加“冠心2号”等课题10余项。主持完成院级课题1项、横向课题3项,参与完成科技部基础性工作课题1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参编著作3部。管理工作方面,参与或主持了一些制度、计划的制定,科研课题的设计与管理等。
朱晓新,男,1959年1月出生,医学博士,二级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所长。近年来主要从事中药药理(心血管药理)学和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药新药的研发。近5年以第一负责人承担的国家级课题14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含重点项目1项)、重大药物创制2项、国家科技攻关(支撑)计划4项、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项目1项、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1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1项...
边宝林(1961~今)男,研究员,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科研处长;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所长。从事中药研究工作已有28年,对中药地黄(包括: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朱砂根、茉莉根、莲子心、白薇、鸡血藤、附子、槐米、丹参、穿心莲等十多味中药进行了活性成分提取、分离、鉴定等基础研究和开发研究。多年来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级课题10余项,在国家中文核心刊物发表学术研究论文50余篇,获得...
张瑞贤(1955.11~),男,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医文献:侧重中药、方书、综合性医书等古籍整理研究;中医药史学:侧重以历史学方法研究古今中医药中本草、方书、疾病等各种专题的研究;中医文化:偏重政治、社会、民族、民俗等与中医药发展的关系研究;以及中医科普。专著20余部,有《龙门药方释疑》、《历代本草名著集成》、《走进<本草纲目>之门》、《植物名实图考》等。参编著作20余部,有《〈神农...
梁爱华,女,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中药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二十五年。主要研究方向:中药安全性评价、中药毒性及其机理研究、中药抗肿瘤、抗炎、免疫和内分泌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在国际和国内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80余篇,参与编写、修订及译著5部。培养博士生3名、硕士生11名,其中作为与挪威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的主导师培养博士生1名。
李建荣,女,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中药毒理和中药药理方面的研究工作,熟悉中药新药研制的相关政策和技术要求。其间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要参加者曾获得中华医学会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中医局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获得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取得两项创新药物新功效的国家专利。
崔晓兰,女,汉族、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和博士后指导教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药理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重点学科和三级实验室学科带头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生物安全实验室负责人。主要从事中药药理研究。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航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和三...
林娜,女,广东潮州人,研究员,日本东京药科大学药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理论和复杂性科学研究室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中药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炮制重点学科后备带头人。一直从事中药药性理论和中药药理学的科学研究。近十年主持、承担各类科研课题21项,包括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
曹军(1962.1~),男,研究员,2005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药药性现代诠释。发表温郁金提取液抗辐射损伤的实验研究、Biomechanopharmacology: a new borderline discipline、压力剪应力川芎嗪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实验生物化学导论》、《生物化学考试常见错误与对策》等论文和论著40余...
杨华(曾用名:杨桦,1956.4~),女,辽宁大连人,汉族,医学硕士,198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制剂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中药制剂的工艺研究、质量控制和新药开发工作近30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新剂型的应用基础研究与新药开发。已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参加编纂...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