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考古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历史学 中国学研究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5.038 秒)
从传统汉学向中国学的转变是一个复杂的学术史过程,社会科学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催化作用。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事中国研究的美国学者通过深入思考,进一步转向跨学科的地区研究。他们开始逐步挣脱“西方中心主义”的束缚,摈弃“冷战”思维,真正走进中国,尝试将社会科学的研究取向与人文历史研究相结合,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学术研究实践。
魏斐德生前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会长、加州大学伯克利总校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他也是美国国研究委员会会长、中国研究联合委员会会长、美国学术团体联合会主席、国家东亚资源中心主任,还曾在美国亚洲协会、社会科学研究联合会等机构任职。他加州大学伯克利总校历史系教授兼亚洲研究哈斯(Hass)教授、上海研究中心的创始人。他著述等身,已经出版论著八部,分别为《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华南社会...
魏斐德生前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会长、加州大学伯克利总校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他也是美国国研究委员会会长、中国研究联合委员会会长、美国学术团体联合会主席、国家东亚资源中心主任,还曾在美国亚洲协会、社会科学研究联合会等机构任职。他加州大学伯克利总校历史系教授兼亚洲研究哈斯(Hass)教授、上海研究中心的创始人。他著述等身,已经出版论著八部,分别为《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华南社会...
国学术界对中国文化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性意义的认识愈来愈深化,学术界愈来愈多的人士意识到,中国文化作为世界人类的共同的精神财富,作为世界文明的重大存在,在世界文明互动的历史进程中,对它的认知和研究,事实上具有世界性。我国人文学者不仅在自身的学术研究中在不同的层面上已经能够自觉地运用这一极为丰厚的国际学术资源,而且以我们自身的智慧对广泛的国际研究做出了积极的回应。或许可以说,这是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
对海外中国学研究成果的大量翻译和介绍。这一时期的工作成果,突出表现在对海外重要著作的大量翻译和出版上。这些新出版的翻译著作,重视国际前沿问题的探讨。凡国外新出版的体现学术前沿思考的著作,一般都能及时地翻译过来。在这方面,刘东主编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比较领先,像美国学者彭慕兰的《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等著作的翻译,几乎与国外探讨的热点同步。此间,中国的翻译取向也十分注意与国内学科...
这里的学术史指德国汉学自身发展的学术历史。国内从事国学研究的学者一般主要是从知识和方法两个方面看海外汉学。汉学(中国学)给国内研究者直接提供他们所不具有的知识,如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的敦煌研究,就是直接利用了藏于国外的敦煌文献。当时国内学者不具备这些条件,以致有的汉学家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又如对入华传教士的研究,由于很多传教士的外文文献在国外,中国学者很难...
国外的中国研究,始自中外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称呼也随时代的发展有所变化。而作为一门学科的设立,人们通常认为始自19世纪初,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 对于国外所进行的有关中华文明的研究,我国的学者虽早有关注,但作为一门学科加以研究,人们认为始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197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前身的情报研究所,在“文革”后期恢复工作时组建了“国外中国学研究室”,成为我国学术界开...
国外的中国研究,始自中外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称呼也随时代的发展有所变化。而作为一门学科的设立,人们通常认为始自19世纪初,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 对于国外所进行的有关中华文明的研究,我国的学者虽早有关注,但作为一门学科加以研究,人们认为始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197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前身的情报研究所,在“文革”后期恢复工作时组建了“国外中国学研究室”,成为我国学术界开...
(按:本文系作者2007年1月13-1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外中国学研究中心召开的“亚洲地区中国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的第四部分,发言题为“近三十年来国内海外中国学研究的基本状况及若干思考”。已发表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学研究》和台湾大学《中国大陆教学研究通讯》79期)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初以来,国内学术界对海外中国学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到今天,海外中国学研究已发展成为中国国...
一、美国中国学思潮中的“世界观念”与国内史学的关系  如果从源流上考察,美国现代中国学可以说是在反传统“汉学”的境况下诞生的。(注:周勤:〈本土经验的全球意义——为《世界汉学》创刊访杜维明教授〉,《世界汉学》创刊号,页9。)概而言之,所谓传统“汉学”对中国的认识主要源于来华传教士的各种报告、著述、书简中拼贴出的一幅中华帝国的历史图景,如门多萨的《中华大帝国史》、利玛窦的《中国札记》等等就属于这类...
一、美国中国学思潮中的“世界观念”与国内史学的关系  如果从源流上考察,美国现代中国学可以说是在反传统“汉学”的境况下诞生的。(注:周勤:〈本土经验的全球意义——为《世界汉学》创刊访杜维明教授〉,《世界汉学》创刊号,页9。)概而言之,所谓传统“汉学”对中国的认识主要源于来华传教士的各种报告、著述、书简中拼贴出的一幅中华帝国的历史图景,如门多萨的《中华大帝国史》、利玛窦的《中国札记》等等就属于...
汽车沿着94号高速公路飞快奔驰,从芝加哥到安阿伯(Ann Arbor)大约需要两天的路程,安阿伯就是密歇根大学所在地。这是笔者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后,对中国学机构考察的又一站。这是一个地道的大学城———密歇根校区的一部分,驱车沿城区绕一圈,大约20来分钟。但城小却精致,生活区商店林立,教学区浓荫蔽日,街道十分整洁。 密歇根大学的中国研究中心是全美国最重要的中国学基地之一,中国学研究人才荟萃。访问...
2006年7月4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历史学博士、乔治亚理工大学历史系卢汉超教授来我院历史所讲学,并作题为《西方唱盛中国:美国中国学研究中的历史翻案问题》的演讲。演讲会由周武研究员主持,50余位科研人员及研究生出席。 演讲主要围绕西方中国研究中的“唱盛中国”流派展开讨论,全方位展现出西方中国研究由唱衰中国、甚至是妖魔化中国向唱盛中国转变的大势走向。卢汉超首先以《即将来临的与中...
由王荣华、黄仁伟主编的《中国学研究:现状、趋势与意义》最近由上海学 林出版社出版。本书收录了第二届中国学论坛中“中国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和 “当代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这两个研究报告的全文和中英文摘要、论坛的18个 专题论坛和3个圆桌会议的学者观点评述。这两个课题的研究报告和中英文摘要 主要分析了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凸显了中国和谐理念与和平发展道路。 目录 序一 中国学研究与科学发展观 ...
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          2007/12/26
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简称ICCS)是以本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研究科博士后期课程为中核, 作为现代中国学的国际性研究教育机构而形成。本中心与世界的主要大学、研究机构相提携,形成了远程多边的教研交流系统 (Remote Multilateral Communication System:简称RMCS),共同构筑世界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