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等离子体物理学 >>> 热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学 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学 等离子体光谱学 凝聚态等离子体物理学 非中性等离子体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等离子体物理学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1.227 秒)
电磁波(比如激光)在等离子体中的传输是等离子体物理的一个基本问题。一般情况下,电磁波无法在高密度(overdense)等离子体中传输,但是其传输和能量传递在快点火激光聚变、激光粒子加速、以及超短超亮辐射源等应用中均起着关键作用。1996年,斯坦福大学的S. E. Harris教授受原子物理中电磁感应透明概念(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 EIT...
张文禄,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导师。1994 – 1998年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系本科生,1998 – 2004年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硕士生和博士生。2003 - 2006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任讲师、副教授。2006 - 2010年先后在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做博士后、助理研究员。2010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
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s)是一种局域在金属和电介质界面处的电磁场模式,能够突破光学衍射极限,将携带的光学信息和能量局域在亚波长尺度。在高端纳米光学应用领域,如高分辩近场光学成像、针尖增强拉曼光谱,光学集成器件、纳米光刻、光学信息存储以及生物传感等领域,通常需要将信号光聚焦至纳米量级,因此对表面等离激元纳米聚焦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传统的表面等离激元聚焦一般采用二维...
离子输运是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过程,其性质对储能、催化和阻变存储等器件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在实验上高分辨表征离子输运过程和表界面电化学反应对揭示器件工作机理和开发新型器件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年来致力于原位透射电镜-扫描探针联合技术的开发与纳米表征研究。利用原位透射电镜(in-situ TEM)方法可以将纳米器件置入...
高容量正极材料是当前第三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研究的热点。其中由岩盐结构Li2MnO3以及六方层状LiMO2结构单元形成的富锂相纳米复合结构正极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类材料可逆储锂容量是第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的两倍,达到250-300 mAh/g。目前普遍认为,富锂相正极材料如此高的容量与组分中Li2MnO3结构单元的高容量有关(理论容量为458 mAh/g)。该材料实际应用目前还...
流体中的湍流是自然界中极为普遍、迷人而又复杂的现象。虽然人们借助实验和大规模的计算机模拟等最新技术手段对它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还是没有能完全理解它。而与激光核聚变研究有关的高温高密等离子体中的湍流则更为复杂,一方面其中引入了非线性的电磁力的作用,另一方面这种湍流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更快、更小,后者对实验诊断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在纳米尺度上对光实现操控对于基础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金属纳米结构的等离激元共振为实现纳米尺度上的光操控提供了一种可能,正逐步显示出其应用潜力。例如金属纳米波导对光场的强的局域性使等离激元在直径小于半波长的一维金属纳米线中传播时可以将能量束缚在纳米波导附近。
2010年2月10日上午,詹文龙副院长在院基础局刘鸣华副局长等同志的陪同下莅临我所调研视察工作。 詹文龙副院长重点视察了黄学杰研究组的锂离子电池研究、翁羽翔研究组的蛋白质动态结构及光合模拟系统的超快光谱研究、丁洪研究组自主研制的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王如泉副研究员主持设计的87Rb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实验装置、周兴江研究组后续研制的两台深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以及低温条件保障中心的...
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徐红星研究员领导的小组致力于表面等离子体光子学的研究。最近,该研究组与以色列Weizmann研究所的Haran教授的研究组合作,利用表面等离子体的纳米天线耦合效应实现单分子拉曼偏振态的调控。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的徐红星小组在表面等离子体光子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资助。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是金属纳米结构非常独特的光学特性,对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纳米结构体系的研究已形成了国际上迅猛发展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即表面等离子体光子学。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发能够产生非常特殊的光电...
陈立泉,男,1940年3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兼北京星恒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博士生导师。1964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主要研究方向:1.纳米离子学;2.新能源材料及其应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