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中医学与中药学 >>> 中医学 民族医学 中西医结合医学 中药学 中医学与中药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中医学与中药学 治未病相关记录75条 . 查询时间(0.153 秒)
治未病四项原则     治未病  四项原则        2009/8/24
  “治未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一思想经历代医家而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发布《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全文见3版),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需求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形成多元化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格局,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治未病范畴包含亚健康     治未病  亚健康        2009/7/6
 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中将亚健康定义为: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治未病的核心观念是养神     治未病  养神        2009/6/15
  目前,学术界对于“治未病”的理解有3个主要层次,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未病先防”着眼于未雨绸缪,是“治未病”的第一要义;“既病防变”着力于料在机先,阻截传变,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瘥后防复”立足于扶助正气,强身健体,防止疾病复发。其核心是落实到一个“防”字上。
  4月10日,本报报道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不断收到热心读者来电,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医体质分类的详细情况以及判定以后如何进行养生保健,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主要起草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主任委员王琦教授
灸法也可“治未病     灸法  治未病       2009/4/16
  灸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的一种外治疗法,其产生早于方药。灸法可以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调节脏腑功能活动,以达到延缓衰老,强身健体,减轻老化的预防养生作用。
中医治未病大有可为      中医  治未病       2009/2/27
  市场预测显示,人们花1元钱的健康教育成本,将节约18元钱的医药费用。人类健康是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拥有未来的基石。中医学有“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名言,也就是倡导养生保健,即通过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饮食结构的调整、身心的自我调理等,以达到预防疾病和促进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的目的。
2008年11月29日,全国“治未病”高峰论坛系列专题讲坛的第二期专题讲坛在杭州大剧院举办。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总后卫生部副部长袁永林,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等出席。
治未病”这一中国传统医学的最高理念与21世纪医学目的调整的方向完全一致,集中体现了医学目的调整和医学模式转变的核心价值。
 体质是人类生命过程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客观存在,自从有了研究人类生命规律的学科以来,无论是发生于东方的医学科学或西方的医学科学,都毫无例外地将体质纳入其中而予以重视,但是将其从生命科学中予以分化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专项研究则是近些年的事情,中医体质学则更晚近一些。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32家机构为第二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第二批试点单位除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21家中医院,还包括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家独立保健机构、2家妇幼保健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试点单位所在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试点工作,掌握试点单位的工作情况并切实加强指导,对试点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积极沟通,加强协调,帮助解决,给予支持。 ...
《伤寒论·序》(以下简称《序》)是一篇医学伦理价值很高的经典文献,文字平易通达,言简意赅,文章中所彰显出的治未病观,至今读起来仍颇受启迪。   《序》文开篇,就讲述了两则扁鹊“治未病”的事例,一则是救治虢太子尸厥案,一则是望齐桓公之色告知病危案。这两则出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的事例,使仲景对扁鹊肃然起敬,“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其实,仲景的医术并不比扁鹊逊色。晋代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序...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三个方面。中国中医科学院孙树椿教授非常重视“治未病”思想对筋伤治疗的指导作用,并将这一思想贯穿于临床实践之中。   孙老师认为“治未病”绝非易事,其难在于掌握疾病发生与变化之“机”,从而先其机而行。临床上,筋伤病既可合并于骨关节创伤的同时,也可因慢性积累,积久成损,久损及骨。因此,“治未病”要强调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条件,重视条件的形成和转化,把握...
  “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汉代张仲景提出“上工治未病”,以后名医著作中续有论述。“治未病”的措施在于扶助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旺盛,致病因子无机可乘。正气存于五脏之中,而从明代起,中医把五脏中的“肾”看得十分重要,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精神所舍和元气所系之处。肾阴肾阳被比作水火关系,并认为五脏六腑的阴都由肾水(肾阴)来供给,五脏六腑的阳都由命门之火...
治未病应认清三个理念     治未病  理念        2008/6/17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预防学,包括“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等内容。善于治未病的医生称为“上工”,而仅能治已病的医生称为“中工”或“粗工”。治未病学的基本理念是:天人相应观、形神合一观和动态平衡观。   天人相应观   “天人相应”,即顺应四时、顺应昼夜、顺应日月变化的观点。四时阴阳的变化,乃自然界万物发生、成长、壮大、衰老、死亡的根本因素。违背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就会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