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证据相关记录1073条 . 查询时间(0.13 秒)
北京谱仪Ⅲ实验发现了质量为1882 MeV的共振结构X(1880)或为质子-反质子束缚态。4月9日,相关研究成果作为亮点论文,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同时,美国物理学会报道了这一成果。
材料中电子和空穴通过吸引库伦相互作用形成束缚电子-空穴对,被称为激子。在窄带隙半导体或半金属(带隙为负)中,当激子束缚能超过带隙,在足够低的温度下激子会发生凝聚,形成一类奇特的关联绝缘基态——激子绝缘体态。激子绝缘体的概念在半个世纪前就已经被提出,但在真实材料中是否存在一直是争论的话题。激子凝聚过程中电子态对称性破缺,通过电子-晶格耦合引起晶体对称性破缺,导致电子和晶格不稳定的共存。目前仅有很少的...
近日,iHuman研究所安德烈·萨利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In situ structure of actin remodeling during 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 using cryo-electron tomography”的研究论文,利用超分辨率荧光成像和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结合量化分析,深入探...
2024年1月30-31日,由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城市环境所”)杨军研究员主持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社会治理与智慧社会科技支撑(平安中国)”重点专项“面向水生态损害的证据固定和鉴定评估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厦门顺利召开。项目管理单位、推荐单位及行业部门单位领导,项目专家组成员、项目及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等6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同步进行...
我国南北方经济、人口存在显著差异,气团跨区域传输会导致南北方人为活动/自然过程排放臭氧(O3)前体物(如VOCs等)的相互作用,使臭氧污染呈现区域性分布特征。受大气VOCs排放、迁移传输机制的认识局限,我国的臭氧污染控制政策与措施仍不充分。秦岭作为我国南北气候的重要分界线,在表征气候带分布及气团区域输送路径与强度等方面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为深入理解VOCs跨区域传输的驱动机制,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
2023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余文飞课题组领衔的国际团队,在至今发现的第二例与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FRB)成协的持续射电源(Persistent Radio Source,PRS)的高灵敏度射电干涉阵观测研究中取得进展。通过分析美国甚大阵(Very Large Array,VLA)在2020年和2021年的机遇性观测,在前期精确定位重复快速射电暴FRB...
2023年12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余文飞研究员课题组领导的国际团队在至今发现的第二例与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 简称FRB)成协的持续射电源(Persistent Radio Source,简称PRS)的高灵敏度射电干涉阵观测研究中取得突破进展。此次通过分析美国甚大阵(Very Large Array, 简称VLA)在2020年和2021年的机遇性观测,在前期精确...
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是城市更新中实施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关键载体。自上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这一概念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在实践中逐渐成为城市应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重性和关联性挑战的一类新基建。特别是,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从新基建的范畴把绿色基础设施列为城市环境前沿交叉研究领域给予重点资助。由此,来自城市规划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的科研人员,掀起了...
四川盆地埃迪卡拉系(即震旦系)灯影组已发现威远和安岳等大型-超大型天然气田(图1a和b),且近年来在震旦-寒武地层又陆续有天然气重大发现,显示该区域深层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明确该区深层油气的烃源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对于进一步推动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利用生物标志物、总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org)以及沥青Re-Os同位素年龄等指标,将该区深层油气的来源锁定在了埃迪卡拉系与下寒武统烃源岩(...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被认为是太阳系中气候最为接近地球的星球。与地球不同,火星当前不存在类似地球那样的全球性偶极磁场(图1)。由于缺乏全球磁场的保护,外部太阳风可直接轰击火星大气,并剥蚀火星大气粒子致其逃逸,使得当前火星的气候环境比地球恶劣得多。而火星表面残剩的岩石磁场表明,至少在37亿年前火星具有如同地球一样的全球偶极磁场,并可能拥有适合生命生存的宜居环境。因此,一般认为,当前火星就是地球未来演化的...
一项英国科学家主导的研究表明,脊椎动物的肩膀部分起源于古代鱼类的鳃弓,即环绕喉咙的弯曲支撑。相关论文2023年11月1日发表于《自然》。
2023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以及广州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和云南大学等,通过毫米波分子谱线观测及多波段比对研究,在近11邻恒星形成区G352.63-1.07中首次捕捉到极为年轻的大质量“逃逸恒星”,证实了分子云气体结构的引力塌缩可为“逃逸恒星”提供有效推动力。该成果为探究年轻恒星的扩散运动提供了典型案例和物理性质的定量测算。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报》(The ...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 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上底夸克探测器(Large Hadron Collider beauty, LHCb)实验合作组近日宣布,他们发现了一种新型电中性隐粲奇异四夸克态存在的证据。这一在奇特强子态研究中取得的新进展由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
目前,科学家在67个蝎虎座BL型天体(BL Lac天体)中检测到甚高能γ射线,仅在9个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中检测到甚高能γ射线,这是由于BL Lac天体γ光子辐射区附近具有较少的TeV吸收介质。而因Klein-Nishina效应和宽线区的强吸收,在FSRQ中可观测到甚高能γ射线的源的数量较少。因此观测到的γ光子的产生机制、辐射区位置备受天文学家关注。多波段光变曲线研究是剖析此类源物理结构和过...
目前,在67个蝎虎座BL型天体(BL Lac天体)中检测到甚高能γ射线,仅在9个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中检测到甚高能γ射线, 这是因为BL Lac天体γ光子辐射区附近具有较少的TeV吸收介质。而由于Klein-Nishina效应和宽线区的强吸收,在FSRQ中可以观测到甚高能γ射线的源的数量很少。因此,观测到的γ光子的产生机制、辐射区位置一直是天文学家热议的话题,多波段光变曲线研究是剖析此类源物...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