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政治改革相关记录27条 . 查询时间(0.233 秒)
据日本广播协会当地时间4月12日消息,日本自民党的派系政治资金问题在日本社会持续引发关注,继日本众议院之后,参议院也成立了一个讨论政治改革的特别委员会。
全国抗战的长期坚持,关键在动员民众,而如何做到有效地民众动员,又牵涉到地方治理的诸般问题。为此,国民党在全国抗战时期实行地方政治改革,其主旨在强化地方行政管理,适度扩大政治参与,以强化行政管理为抗战提供地方支撑,以扩大政治参与调动地方士绅和民众支持抗战的积极性。但其成效却不彰,其缘由主要在于国民党的组织力薄弱,无法真正在基层深耕细作、动员民众。而且,国民党组织和治理的精英化趋向,在战时背景下,对如...
2013年5月17日上午,“共产党领导下的可控民主化——政治改革、民主发展与党的建设的联动理论研讨会”在上海市社联群言厅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和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研讨会主要围绕“政治改革、民主发展与党的建设的关系与联动”、“中国的政治改革和民主化如何实现可控”以及“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设计”三个议题展开了讨论。上...
第一条路线,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或者人民民主;第二条路线,就是发展基层民主,从基层逐渐到高层;第三条路线,要从更少的竞争到更多的竞争,民主是应该竞争的。更多的竞争,简单说,就是让老百姓有更多的选择权。首先要有竞争性的选举,就是选官时要让老百姓有更多的选择权;竞争还包括在决策上,不能谁是主要领导就听谁的,应当有更多的选择。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政治,其实质是基于现实基础上的威权政治。普京一方面发展了叶利钦构建的宪政制度,使俄罗斯的民主建制更加完善和具有现代性;另一方面又迫使俄罗斯政体的“民主”成分更加形式化。
政治发展的实现方式主要有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两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走的是一条渐进政治改革的道路,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经过二十多年的渐进政治改革,中国的政治体制已经从高度集权和全面控制的集权主义和全能主义政治体制,走向后全能主义政治体制。这种后全能主义政治体制是一种混合型政治体制或二元政治体制,它兼具集权体制和威权体制的特征并含有民主体制的某些因素,其中尤以官僚权威主义体制特征为主,因此...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西藏近代史上的政治改革、尤其是十三世达赖在20世纪初至30年代的改革进行研究,重点探讨这些改革是否产生现代意义的后果,如民族独立意识,民族国家意识等。
中国从近代开始从一个中世纪国家往现代社会迈进。 经过二百年的各种纷争,沿海、沿江的商埠城市崛起了,很多传统的,高厚的城墙中的中世纪城市消失了。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五年,中国的市场经济在沿海,在城市中普及。以工业化为基础,以市场为载体的现代社会的胚子在中国的城市出现了。 但是,我们的乡村社会,仍旧在村社、小土地耕种、人力劳动为主的基础上。沿海的情况好些,内地很多农村,仍旧处在传统农业的状态...
文章来源《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5期 本文认为,中国的政治改革是中国领导人为重建统治合法性的理性选择。改革是以政治稳定为现实目标的。改革的特点是渐进的和累积性的,它是通过一系列政策选择来实现的。通过这种渐进的改革所产生的累积效应,中国的政治体制正在逐渐地脱离过去那种极具人格化色彩的、非制度化的、不稳定的体制特征。渐进改革能否带来中国政治体制的实质性的变化和建立“长治久安”的制度合法性仍然需要等待...
文章来源《公共管理学报》 2004年01期分析了政治文明以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定义、要素和基本特征,指出增量政治改革或增量民主是建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途径。着重论述了增量民主的概念、意义、内容、要点,以及通过增量民主所要达到的治理和善治目标。最后,还试图建立起一套评估中国民主治理的指标体系。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100032.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2004年03期 本文通过批判性分析政治发展理论和政治变迁理论的体系缺失 ,提出建立指导政治改革经验性分析的中层理论的构想。鉴于中国政治改革渐进性与持续性的事实和特征 ,本文以政治改革的政策选择、政策制定和政策实施过程为基本范畴 ,试图构建政策过程的分析理论 ,使其能够运用于中国政治改革的经验性描述和理论概括 ,并能够对中国政治改革的具体问题给予理论上的解答 作者单位:...
文章来源《行政论坛》 1994年04期美国行政学家F·J·古德诺认为:“政治与指导和影响政府的政策相关,而行政则与这一政策的执行相关。”即政治主要承担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而行政主要承担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在政党产生之前,政治与行政运行的轨迹是基本一致的。政治与行政尽管存在着某些分工,行政只不过是皇权政治或神权政治的工具。
子产,姓公孙,名侨,子产是他的字,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人。是当时政治舞台上很有政绩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子产,少年时代就勤奋好学,博学多闻,被人称为“博物君子”,青年时期就显露出政治上的远见。(公元前533年),受命于动乱之际当上的郑国的相。 他以法治代替礼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首先是“作封洫”。丈量土地,划分疆界,编制田亩,沟通水利渠道,承认土地私有权,并对私田实行征税。后又实...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