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地球化学 >>> 生物地球化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地球化学 循环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0.279 秒)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2023年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立项建设结果的通知》,地科院“地球生命演化与碳循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至此,南京大学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增至2家。
河流湖泊沉积物氮的内源释放是水体氮的重要来源之一。氮的内源释放过程涉及多种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具有影响因素多、机制复杂、难以定量等特点,因此对河-湖生态系统中氮内源释放过程的研究仍然相对匮乏,特别是缺少完全耦合的生物地球化学机理模型。生态补水是水环境和水生态修复和保护的重要举措,然而,补水条件下富氮河流水体-沉积物界面氮迁移转化的作用机制及其对水体氮素浓度变化的影响更加复杂。
2023年4月17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刘广龙教授团队在磷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New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 of phosphate release during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photodegradation based on optical and molecular signatu...
2023年4月1日,2021年度氮循环十大科学进展于第四届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学术论坛开幕式发布。华南植物园鼎湖山站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创新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氮沉降促进热带森林捕获大气碳”成功入选。
植被是联结大气圈与土壤圈的关键纽带,在全球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植被汞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一直是陆地生态系统汞循环研究的重点与前沿方向之一,先后经历了基于总汞含量分析阶段、汞形态分析的研究阶段与近十多年来汞同位素示踪等新技术应用下的快速发展阶段。
氮素是保障生命活动和粮食安全的重要矿质元素。氮肥施用为世界人口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诺贝尔奖曾三次授予工业合成氮肥的发明和改进。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氮素在土壤、大气、水体和生物等介质中迁移转化的重要过程,与土壤酸化、大气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和全球变化等环境问题息息相关。为了推动氮素循环研究的创新,促进土壤学、微生物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环境地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中国土壤学会氮素工作组与国际...
俯冲带将海洋玄武岩、海底沉积物和大陆地壳碎片运输到地幔深处,是了解地球内部元素循环的关键。大洋板片俯冲带的元素循环已被大量研究证实和熟知,但由于低密度大陆地壳物质难以俯冲,且大陆俯冲过程中的通常缺乏幔源岩浆作用,因此大陆俯冲带的元素循环过程一直缺乏有效约束。作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在新生代的隆升在东亚地区的地形地貌和区域气候方面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地球物理探测资料显示,印度和亚洲大陆岩石圈当前都位于青...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简称西北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与兰州大学、美国杨百翰大学、德国汉诺威莱布尼兹大学等单位科研人员合作,综合分析了青藏高原气温和地温的变化过程及多年冻土热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揭示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全面评估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热状态变化及其对碳释放影响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为进一步探讨区域和全球尺度上多年冻土碳的气候反馈效应...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冯新斌研究团队以贵州省不同汞污染类型(花溪—背景区、垢溪—土法炼汞区、四坑—废弃汞矿区)的稻田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稻田表层土壤和水稻根际土壤,采用特定微生物促进/抑制剂添加实验结合单一富集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202Hg2+和CH3198Hg+),通过测定不同处理下汞的甲基化速率和去甲基化速率,研究了不同污染类型稻田土壤汞甲基化/去甲基化的微生物代谢过程(图 1)。
冰川退缩区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部分之一,冰川退缩区的矿物质丰富, 原生裸地植被演替迅速,土壤发育碳积累过程明显。冰川退缩区形成的植被演替序列,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汞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的天然平台。在冰川退缩区一个狭长的局地区域往往能观察到处于不同演替年龄阶段的植被序列,考虑到退缩区基本一致的局地气候条件,在连续相邻的样地上同时开展相关研究,比较各自样地研究结果的差异性,就可获得...
2020年6月21日至7月1日期间,由青海师范大学牵头组织,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和北师大地理科学学部等共同实施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简称“第二次青藏科考”)“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安全”任务“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环境健康”专题团队赴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开展了本年度第一次科学考察活动。
2019年6月23日至26日,由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简称“成都山地所”)主办,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成都山地所小组、中科院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中科院贡嘎山高山森林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简称“贡嘎山站”)共同承办的第一届“山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青年学术论坛在成都举行。成都山地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罗晓梅出席开幕式。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成都山地所邴海健副研究员主持论坛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朱青课题组从①高砾石含量影响土壤水力性质和②高砾石含量减少了参与土壤水-氮循环中的土壤颗粒等两个方面切入开展研究。针对切入点①,研究中引入多峰持水函数,将高砾石土壤划分为砾石相和土壤相,从而提取高砾石土壤的水力性质特征,并将该函数耦合到传统的土壤水文模型(Hydrus-3D)和碳氮生物地球化学模型(DNDC)中,显著提高了高砾石土壤的水分渗漏、土壤储水量、氧化亚...
Extreme climate events (ECEs) have increased and are projected to further increase in intensity and frequency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world. Such events include tropical storms and hurricanes...
砷(As)在天然水体中多以砷酸盐[As(V)]、亚砷酸盐[As(III)]等无机形态和一甲基砷(MMA)、二甲基砷(DMA)等有机形态存在,因其不同的生物毒性效应与环境健康风险而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尽管已有的研究表明砷在天然水体中的迁移与转化可能受到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但是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基于长期的定位试验观测和多元统计分析的环境影响因素研究仍然十分缺乏和滞后。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