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相关记录28条 . 查询时间(0.104 秒)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养牛研究室立足于全省肉牛、牦牛产业现状,重点围绕肉牛、牦牛地方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及优质饲草饲用技术相结合的大农业循环发展模式开展相关研究。针对肉牛高效养殖关键技术和牦牛集中育肥关键技术,从技术层面支撑饲料转化率和牛肉品质的不断提高,提高单产水平,并以促进我省肉牛、牦牛产业为根本,以实现农牧循环发展为目标,以保障肉牛、牦牛健康育肥饲草料就地就近供应为原则,开展甜高粱...
养羊研究室重点从事羊遗传育种、高效繁殖,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及生物新技术的研究应用。现有固定研究人员5人,客座研究人员18人,研究生6人。养羊研究室先后完成和正在执行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在羊新品种(系)的培育及品质化生产,繁殖新技术,羊遗传资源保护,秸秆饲料化利用、替抗饲养新技术、牛羊产品品质评价,草食畜生产体系等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持续开展甘肃省牛羊市场信息监测预警和羊产业饲养基础数据...
草研究室主要开展饲草作物和牧草育种、栽培与加工,人工混播草地建植利用,种养结合草畜生态循环技术与模式的研究示范,以及科技帮扶、技术示范、科技服务等工作。现有科研人员4人,其中:副高以上1人,中级3人,国家科技专家库和省级科技专家库专家1人。现已承担和参与实施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1项,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2项,甘肃省林草局科技支撑项目2项,甘肃省业科学院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三百...
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室,主要从事畜禽饲料的研究、新饲料或非常规饲料的研发与利用、畜禽营养配方研制、各类饲料添加剂的研发与利用、动物健康养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畜禽饲料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工作,培训畜牧工程技术人员;承接企业畜牧产业发展的咨询服务。
绿色农业研究室自2011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藜麦栽培育种、抗逆评价及饲料化利用等方面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引智引才、中央引导地方资金、省部级及地厅级各类项目30余项;2015年育成国内首个藜麦新品种“陇藜1号”,2016年相继育成“陇藜2号”、“陇藜3号”、“陇藜4号”等藜麦新品种;制定地方标准5项;申请专利8项;登记软著2项,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部。研究成果获得...
郎侠,1976年-,男,博士,研究员,绵羊育种专家。现为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羊学分会理事,国家农业预警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会员,青藏高原研究会会员,牛羊产业链预警省级分析师,甘肃省畜牧业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绵羊育种、动物遗传资源评价、高原生态畜牧业、反刍动物营养调控等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
2023年6月29日至7月2日,甘肃省老科学技术协会副会长、农业科学专业委员会会长、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特聘专家贺春贵带领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科技人员赴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参加第六届(2023)中国草业大会暨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成立十二周年庆祝活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当选为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单位,窦晓利当选为理事会常务理事...
窦晓利,女,汉族,1976年9月生,甘肃庆城人,无党派人士。1999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畜牧专业;2005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营养专业,获硕士学位。2000年参加工作,2012年任高级畜牧师,原任庆阳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庆阳市草原工作站副站长,庆阳市草原监理站副站长),2017年6月调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现任研究室主任。兼任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中国科协第十次...
杨发荣,男,汉族,1964年10月生,甘肃宁县人,研究员,中共党员,1987年7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目前主要从事作物抗病育种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藜麦引进及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工作。
饲用高粱具有抗旱性强、耗水量低、分蘖能力强、再生性能好、播种期灵活和生物产量高等特点。春播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播种,也可在冬小麦或冬油菜收获后进行复种,在旱作区一般推荐采用全膜双垄沟穴播或全膜平铺穴播,每亩用种1 kg,行距40~50cm,株距20~25cm,每亩保苗6500~8500株,春播亩产鲜草可达6000~10000 kg,复播亩产鲜草可达4000~6000 kg,施肥可参照玉米用...
通过“饲草种植→动物养殖→粪污作肥→促进作物生产”种养循环、农牧结合的良性生态循环生产模式,配套种植、养殖关键技术,将作物生产体系、粪污资源化利用、动物健康高效养殖有机融合,使秸秆、畜禽粪污等生产副产品和废弃物达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适用于种养结合的中小养殖户。需具有耕地7-10亩,能够年饲养100只羊或育肥30头牛的能力。采用此种模式可使种养结合中小养殖户向家庭农场转型发展、提升其加入合作社与现代农业相衔接的市场需求,使其成为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成员。此种模式特别适合陇东旱塬地区。
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土地选择与处理;播种时间与方式选择;轻度放牧或刈割,形成草层;草场分区与围栏;放牧时间与强度确定;草地管理(补播、施肥、杂草去除等);草地保护(鼠虫害防治)等。
玉米等青贮原料含水量达到65% ~ 75%,即玉米籽粒白色胚线达到 1/3 至 1/2 时收获最佳,将青贮原料揉丝或铡切至2~4cm,喷入(或装入)塑料袋,可加入添加剂,逐层压实,排尽空气并压紧后扎口即可,尤其注意四角要压实,也可抽真空。45~60天后打开有酸香味,无腐坏即可取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