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质学 新研究相关记录22条 . 查询时间(1.866 秒)
热河鸟(Jeholornis)是最原始的鸟类之一,也是化石鸟类中闻名遐迩的“明星物种”。不久前,牛津大学玛丽居里学者胡晗研究团队和中科院古脊椎所周忠和院士研究团队曾对这一重要鸟类支系进行食性研究,并确定了其作为最早的食果鸟类的生态习性。这支研究队伍此后对热河鸟进行了持续的合作研究,并于近日在《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上发表了一项题为《Cr...
众多现生鸟类拥有特化或季节性的食果习性,是为植物传播种子的重要媒介。而这一习性在化石记录中究竟何时出现,此前则长期不为人所知。鸟类在早白垩世时的辐射演化是陆地生态系统演化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尔后伴随着延续整个白垩纪的植物(类)果实结构的繁盛和多样化。研究者们一直猜测早期鸟类和结果植物之间可能存在演化上的联系,但由于化石物种的食果记录非常难以确定,这一猜测一直未能得以证明。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构造与模拟”研究团队李付成助理研究员和孙珍研究员等,在南海大陆边缘破裂方式及控制因素上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10月6日发表于《构造学》。
约3.72亿年前的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Frasnian-Famennian, F-F)之交发生了地史五大灭绝事件之一的晚泥盆世生物大灭绝(F-F事件),致使海洋和陆地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由于该时期陆相沉积和化石记录稀少,因而关于该事件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较少。另外,一些陆相地层区域的弗拉期-法门期界线位置也长期存在争议。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陆地生态系统起源与早期演化...
美媒称,没有人真的知道月球是如何形成的,最流行的理论“大碰撞说”似乎与现代观测到的月球化学成分并不相符。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4月30日报道,在一项新研究中,来自日本和美国的一组研究人员试图通过在假说中加入岩浆海的概念来解决这一有关月球形成过程的矛盾。
新研究发现岩石也能释放氮     新研究  岩石  释放氮       2018/4/12
科学界普遍认为地球上植物所吸收的氮都来自大气。但一项美国最新研究指出,自然生态系统中高达26%的氮来源于岩石,其余的则来自大气。研究人员分析了在加州北部采集的古岩石样本,发现那里的岩石和周围的树木含有大量的氮。他们在这一发现基础上,用全新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地球的氮平衡,认为岩石风化释放氮是全球生态系统中氮的一种重要来源,自然生态系统中高达26%的氮来源于岩石。
姚建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1953年2月出生,现为中国古生物学会 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 理事、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全国地层委员会 常务副秘书长、地质学报(中文版) 副主编、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委员、国际地层委员会三叠系分会 通讯委员。
中-晚泥盆世是陆生植物早期演化和形态分异的重要时期。该时期树型植物出现,并在世界很多地区构建了早期森林。森林的出现使地球的生态系统产生了重大变化,与泥盆纪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快速降低也有密切的关系,并对所有陆地生物的演变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但长期以来,对该时期的植物群研究缺少精确的放射性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多国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确认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类人猿化石已有800万年历史,这些化石很可能来自大猩猩的祖先。该发现印证了人类和大猩猩1000万年前在非洲大陆从共同祖先开始分化的假说。
科学家们在对一个9千万年前的恐蛇化石进行CT扫描时发现,现代蛇类的祖先在耳朵内有一个巨大的球形通道,这一特征通常发现于穴居生物体内。这就表明蛇类是在洞穴中存活和捕食时才失去的腿,并非是为了帮助它们在海洋中生存,这和科学家们之前的猜测相吻合。发现于阿根廷的这块白垩纪化石来来自于一种名为恐蛇的古老生物。恐蛇的体长大约有2米,研究人员认为它们曾经是地球上最大的穴居蛇类物种,这种灭绝的蛇类与现代蛇类关系非...
对于史前地球出现的物种大灭绝事件,有一种说法是火山喷发所致。但一项2015年11月23日发表在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月刊网络版的研究说,火山喷发对当时地球环境影响或许要比想象中小很多。
不像它们的大象表亲,长毛象是寒冷条件下的产物。它披着长长的毛“外套”,拥有很厚的脂肪层以及小小的耳朵,以便使热量损失减少到最低。近日,科学家首次全面记录了产生这些差异的上百个基因突变。研究揭示了长毛象是如何从与亚洲象共有的祖先演化到后来的样子的。它甚至可为能在西伯利亚生存的转基因象提供配方。就像听上去的那么富有幻想,类似工作正在美国波士顿的一个实验室中处于非常早期的研究阶段。
据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青藏高原隆起是新生代地球演化的重大地质事件,也是亚洲气候和环境变迁的重要驱动力。越来越多的地质证据显示,自距今约5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与亚欧板块碰撞以来,青藏高原是分区域逐步隆起的。与此同时,地质时期亚洲地区的气候与环境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但长期以来,关于青藏高原隆升对亚洲区域气候与环境变迁的作用尚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最近,基于中新世以来帕米尔-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
张建新,男,1966年10月出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造山带的变质和变形作用研究,近10年来围绕阿尔金-祁连-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先后负责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地质调查项目,在北祁连俯冲增生杂岩的变质变形作用及形成时代、南阿尔金和柴北缘榴辉岩的形成时代及UHP变质作用证据、北阿尔金HP/LT蓝片岩和榴辉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南阿尔金高压/超高温麻粒岩和北...
近年来,围绕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19亿年前的超高温变质作用,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动力学模式,如洋中脊俯冲、地幔柱和造山带拆沉等。这一事件对认识地球早期动力学过程和华北早元古代构造格局非常重要。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彭澎副研究员等曾提出这一超高温变质作用与区域上的辉长苏长岩的侵位存在成因联系,并首次提出洋中脊俯冲是可能过程(点此查看相关)。如果存在这一过程,则应该有相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