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 宗教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哲学 新经济政策相关记录23条 . 查询时间(0.131 秒)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夺取政权后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1921年初,列宁带领俄共(布)终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逐渐向社会主义过渡。
在列宁再次中风和逝世后,布哈林和托洛茨基曾就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公开论争。他们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新经济政策的发展方向,二是经济发展模式,三是放宽还是厉行苏联的对外贸易垄断制。总的来看,布哈林和托洛茨基的主张都存在偏颇,尤其布哈林的观点更值得探讨。尽管双方的论争大多涉及到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但其中最大的分歧却是究竟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因而也为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80年代末的意识形态状况有利于在恢复历史真相方面实现突破。1988年也开始出现第一批文章,意在客观地反映托洛茨基在1905年革命、1917年革命和国内战争时期的作用,客观地反映列宁与托洛茨基在1917年—1923年间的相互关系。1989年苏联报刊也开始刊载托洛茨基的某些文章。然而,托洛茨基对于就完成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振兴任务而言日益显得迫切的至关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持何种看法,广大读者乃...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中国理论界为了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深入研究了列宁阐述新经济政策的重要著作,如《论粮食税》、《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十月革命四周年》、《论合作社》、《论我国革命》、《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等,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图对些成果进行较为系统的综述。 一、对1921年列宁相关著作的研究 列宁1921年的相关著作,是列宁...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再思考     列宁  新经济政策       2007/12/7
文章来源《学习与探索》2002年06期 【摘要】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手段 ,是走向社会主义 ,不断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具体道路。社会主义各国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的每一步创新 ,都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 ,学术界不要把今天的每一种实践都强行与经典作家的言论联在一起。经典理论所提供给我们的是方法论原则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坚持它的方法论。列宁正是根据俄国实际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05期 【摘要】 在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条件下,列宁把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布尔什维克党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通真理同苏维埃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进行理论创新,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列宁的这个党建思想及其实践,对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作者...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04期 【摘要】 新经济政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历史过程,在计划与市场这一表层矛盾的背后是旧的意识形态和新的历史实践以及政治和经济的冲突。斯大林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实质上是这些矛盾自身运动的历史产物,这一理论为苏联从新经济政策向计划经济的转变提供了两个历史前提,即民族主义的发展目标和集中政治发展的驱动。梳理新经济政策的内在矛...
文章来源《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摘要】 体现直接过渡思想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后,列宁实行了部分恢复小农生产和资本主义的新经济政策的改革,对社会主义进行了再认识并取得重大成果。半个世纪之后,社会主义中国也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开始了宏大的改革工程。在中国改革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则是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宝贵财富。中国的改革和列宁的改革在起点、内容、成效、主观...
文章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年01期 【摘要】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两者在理论的历史使命、实质和意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同时在一些具体情况上又存在着明显区别。通过这个历史比较,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领会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蕴藏的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者】:(陕西师范大学 政治经济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文章来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03期 【摘要】 对产生于不同国度、不同时期的毛泽东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进行比较。毛泽东同列宁一样,在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并建设社会主义,都做了开拓性的探索。形成了诸多相同的认识,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作者】(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03期 【摘要】 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多数观点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党和国家找到了社会主义工业经济同小农经济的结合点。笔者认为,综观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列宁的有关论述,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三个层面有着不同的内涵。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作者简介:吕振合(1963-),男...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01期 【摘要】 在苏维埃俄国转入和平建设时期后,对工人阶级执政党的作风建设,列宁提出了反对官僚主义、整治拖拉作风的思想,并揭示了官僚主义是内部最可恶的敌人,分析了官僚主义复活和蔓延的原因,阐明了同官僚主义作斗争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以新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列宁这一思想,对工人阶级执政党的作风建设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
文章来源《思想战线》2003年03期 【摘要】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总是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而不断创新。列宁所创立的新经济政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的一个光辉范例,是对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实践创新。深入研究列宁在创立新经济政策中所体现出来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方法和原则,对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建设...
文章来源《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年03期 【摘要】 陈独秀对列宁新经济政策作了较全面的阐述,他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它的实质是允许私人自由买卖和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受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影响,陈独秀提出了“二次革命论”,认为民主革命胜利后,要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发展,然后再实行社会主义。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二次革命论”的实质所在。陈独秀不仅在中国共产党内最早对列...
文章来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摘要】 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法律价值思想 ,对发展市场经济、健全民主政治和建设法治国家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权利是法律的重要价值属性 ,是衡量法律的基本价值尺度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律要以权利的确认、维护和实现为己任 ;公平与效率作为一种价值目标 ,是市场经济的必要前提与必然结果。 作者简介:王瑞军(1971— ),男,江苏泗阳人,南京师范大学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