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土地利用相关记录1304条 . 查询时间(0.321 秒)
磷是植物和土壤生物发育的第二大必需营养元素,仅次于氮。土壤中存在多种化学形态的磷,不同形态磷的生物有效性不同,其循环过程也存在差异。土壤磷对植物和土壤生物的有效性取决于土壤磷组成,土地利用变化可通过改变植被覆盖和其他相关属性进而影响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对土壤磷形态和分布具有显著影响。青藏高原是全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生态系统容易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区域在环境和植被覆盖变化方面具...
解析由人类活动干扰塑造的景观格局与水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对于制定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健康修复策略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此类研究主要集中于小型可涉水的河流和溪流或大型河流的局部区域,在长江等大型不可涉水的河流开展的空间大尺度的相关研究报道非常少,特别是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水文、气候等因子对大型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方面。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区域气候、生态发展密切相关,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居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全球变化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干旱区土地利用的相关研究以驱动机制、生态环境效应、生态服务价值和土壤侵蚀及防治等方面为主。对塔里木河流域未来土地利用时空格局的演变进行模拟和分析,探究土地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利于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共同进步,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给予良好的生态...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气候变化与减排固碳团队,利用多种稳定同位素手段,量化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对农业流域有机质流失的贡献,提出控制农业流域有机质流失的关键举措,助推农业生态系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农业生态系统与环境(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期刊上。
日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贾立研究员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萨赫勒地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的驱动机制及其影响”,在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开设项目数据集专题(https://data.tpdc.ac.cn/zh-hans/special/826da9bc-541f-469f-ade3-a16e04d375ca/),发布研制的四套数据集,包...
沉积物中的孢粉组合蕴含着较全面的植物群落信息,包括物种组成、丰度及多样性等,是重建过去植被演变的重要代用指标,特别是在区域乃至大陆尺度植被时空格局重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孢粉资料也常被应用于古人类土地利用研究,但由于其物种分辨率低等原因,使得基于孢粉的土地利用历史研究尚存在争议,如在土地利用起始时间及其对植被影响强度等方面。
2022年4月15日,由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承担的“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项目启动曁实施方案论证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召开。国家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苏明山副主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郭青俊一级巡视员,国家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统计考核部马翠梅主任及森环森保所江泽平所长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数据同化是减少土地利用模型模拟误差的有效方法。而与传统的针对连续变量的数据同化方法不同,土地利用模型的输出为类型变量,无法直接利用现有的数据同化算法,这对面向土地利用的数据同化应用提出挑战。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土地利用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土地综合整治学术研讨会将于2022年5月20-21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土地利用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南农业大学承办。组委会热烈欢迎土地利用工程科技、教学与管理等人员参加本届学术研讨会,并敬请通知相关人员积极参会。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智慧农业创新团队基于不同城市化等级水平,结合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分析与驱动因素探索,构建了一套通过多尺度土地利用情景优化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方法框架。相关成果发表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上。
2021年12月1日,“黄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专家研讨会在中国林科院报告厅西厅召开。中国工程院张守攻院士、王金南院士,国家林草局规财司副司长傅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地区经济司王德庆调研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地理科学与环境资源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等机构的资深专家受邀作为咨询专家出席会议。会议采取线上和线下...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黄懿梅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Land-use patterns determine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microplastics in typical agricultural areas on the 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
土地利用变化是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但是过去研究主要涉及土地利用单向变化。然而,在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受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影响,农田和草地利用之间经常发生转换,这种双向频繁变化究竟如何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潘贤章研究员课题组2017年在该区域采集了36对农田和草地土壤样品,进行了理化分析和高通量测序,同时对区域土地利用历史进行了遥感解译。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后苏芳龙在研究员鲁显楷的指导下,在鼎湖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选取了两类典型的南亚森林生态系统,即季风常绿阔叶林(原始林,林龄>400年)和马尾松针叶林(人工林,原始林皆伐后进行马尾松再造林形成,林龄约80年),以土壤有机碳物理化学保护为切入点,探讨了两类森林土壤有机碳的固存机制。研究发现,原始林比人工林具有更大的土壤碳库。大团聚体(直径>250 μm)或重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