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性科学 肿瘤学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 药学 中医学与中药学 生物医学工程
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医学 水稻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0.238 秒)
研究全氟丁基磺酸钾(PFBSK)对小麦和水稻的毒理学作用。采用OECD标准实验方法测试该物质对两种植物幼苗暴露及生长的影响。结果 表明,对于小麦来说,PFBSK对其出苗及幼苗生长影响显著,最高浓度组对出苗抑制率达到87.5%,鲜重抑制率达到91.9%,小麦出苗终点的LC50值为56.45 mg·kg-1(95%置信区间:46.68~66.54 mg·kg-1),鲜重终点的EC50值为45.09 m...
稻穗小穗梗的发育与产量有着密切关系。文章利用60Co g 射线辐照籼稻品种“浙农7号”, 获得一个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小穗梗弯曲突变体bpb1 (bent pedicel branch 1), 表现为小穗梗弯曲, 并伴有小穗梗长度增长、穗长缩短和植株矮化等特点。扫描电镜观察显示, bpb1突变体小穗梗的表皮毛及气孔变小, 外表皮细胞和厚壁细胞排列不规则, 接近弯曲部位的细胞变小、排列更为紧密。bpb1...
标记基因的选择是影响植物遗传转化和转基因后代筛选成败的关键因素。hpt与bar作为两种常用的水稻转化筛选标记被广泛应用于水稻的转化。为比较两者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文章首先对比了在潮霉素和除草剂(Bialaphos)两种筛选剂下水稻遗传转化的情况。研究表明, hpt基因的转化筛选体系相对于bar基因在转化效率上提高近两倍, 转化周期提前至少10 d, 且插入基因拷贝数更低。随后, 文章分析了利用潮...
水稻产量和品质受花器官发育的直接影响, 因此对水稻颖花发育机理的研究将有助于水稻产量提高和品质的改良。文章利用60Coγ射线辐照亲本8PW33 (籼稻背景) 获得一个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内颖退化突变体(编号:MU102), 并对其农艺性状和花器官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 相对于野生型, 该突变体的株高、每穗总粒数及剑叶宽均显著增加, 而结实率则显著降低, 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解剖镜下观察表明, 该突...
光合作用是植物的唯一能量来源, 剑叶是水稻开花后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Ghd7是一个多效性产量基因, 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为了研究Ghd7对水稻剑叶形态的遗传效应, 文章利用一个包含190个家系的BC2F2群体对水稻剑叶长度(FLL)、剑叶宽(FLW)和剑叶面积(FLA)进行QTL定位分析。在BC2F2群体, FLL、FLW和FLA性状表型值均显示为双峰分布, 符合孟德尔单基因分离比, 并均与每...
“三明显性核不育水稻”突变体是由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1年在杂交组合“SE21S/Basmati370”的F2代群体中发现的。其不育性受1个显性基因控制(将该基因命名为SMS)。经过多代回交, 该显性不育基因已导入籼稻品种佳福占的遗传背景中(将该不育材料称为佳不育)。为了定位SMS, 文章将佳不育与粳稻品种日本晴杂交, 并将F1与佳福占测交, 构建了一个作图群体。利用SSR和INDEL...
从粳稻“嘉花1号”60Coγ射线辐照的后代中筛选到一个叶绿素缺失黄叶突变体(yl11), 与野生型“嘉花1号”相比该突变体表现为全生育期植株叶片呈黄色, 叶绿素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 叶绿体发育不完善, 并且伴随着株高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遗传分析表明, 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yl11)控制。该突变体与籼稻“培矮64S”杂交生产的F2、F3群体中的分离出突变体型920个单株作为定位群体...
转Cry1Ab基因水稻Bt01为一种新型的转基因水稻, 文章首先利用Southern blotting验证了外源基因Cry1Ab转入了Bt01中, 且为单拷贝, 再利用TAIL-PCR方法获得了其插入位点信息, 根据获得的Bt01的5′端插入位点序列, 设计了相应的定性与定量PCR检测体系的引物及探针, 实验结果显示, 定性PCR检测体系的最低检测极限(LOD)为10个拷贝, 定量PCR检测体系的...
稻瘟菌为了实现对水稻的有效侵染, 在侵染水稻时可能通过表达和转运一定数量的效应蛋白进入到水稻细胞, 抑制和干扰水稻的先天免疫机制。文章利用Solexa第二代测序技术, 通过开展水稻和稻瘟菌互作早期转录组的测定和分析, 克隆和鉴定在互作早期表达的稻瘟菌效应蛋白基因。利用序列同源比对, 我们从总计约12.5 M条序列标签中, 分离和鉴定了338 942条来源于稻瘟菌的序列, 并最终定位到779个稻瘟菌...
文章通过对所构建的水稻突变体库进行大规模筛选, 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矮秆突变体, 与野生型日本晴相比, 该突变体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卷曲、分蘖减少和不育等性状, 命名为dtl1(dwarf and twist leaf 1)。dtl1属于nl型矮秆, 激素检测表明, 矮秆性状与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无关。遗传分析显示, 突变性状受单一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dtl1与籼稻品种Taichung Native ...
为揭示水稻(Oryza sativa)地方品种30年的遗传变异状况, 文章通过60个SSR标记, 对元阳哈尼梯田农户在20世纪70年代种植的6个(简称“过去的品种”)和近10年间种植的对应6个(简称“当前的品种”)代表性水稻地方品种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共检测到159个等位基因(Na), 等位基因数1~4不等, 当前的品种较过去的品种减少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
突触融合相关蛋白属于多功能蛋白家族SNARE(SolubleN-ethylmaleimide-sensitive factor attachment protein receptor)的亚家族蛋白, 这类家族在植物的许多生理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探明水稻突触融合相关蛋白OsKNOLLE(Syntaxin-related protein KNOLLE)的功能, 文章从“中花11”水稻根中克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