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双季稻相关记录94条 . 查询时间(0.465 秒)
【目的】传统耕作方式和秸秆焚烧造成土壤有机质的大量损失,使农田成为温室气体一个重要排放源,本文旨在研究保护性耕作对稻田CH4排放通量及其温室效应的影响,为评价耕作措施对土壤固碳潜力和温室气体减排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翻耕秸秆不还田(CT)、翻耕秸秆还田(CTS)、旋耕秸秆还田(RTS)、免耕秸秆还田(NTS)处理的稻田CH4排放进行连续观测,分析稻田CH4排放特征及其温室效应。【结果】在秸秆...
减少化肥投入,扩大养分循环,是建立持续农业的重要内容。针对中国南方双季稻区的特点,该项目设计了三种稻田养分循环模式:单施化肥;紫云英常量还田,1/2早稻 草还田,配施化肥;紫云英肥饲兼用,猪粪尿沼气发酵,沼肥、1/4稻草还田,配施化肥。 通过三年饲猪沼气发酵和小区、微区试验,在氮、磷、钾投入量相等条件下,研究三种模式的水稻产量,氮、磷、钾养分的转化、吸收与利用特征,稻田养分平衡与肥力变化,及其生态...
根据不同水稻品种的生长期和高产的氮素需要,积极向广大农民宣传和推荐施用 不同的控释肥,以改善水稻氮素养分供应状况,提高氮肥利用率,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宣传有机肥和化肥的优缺点,从生态环境、产量效应等方面说明有机无机肥配合的好处,使更多的农民认识有机肥的重要性,并积极和化肥配合施用。
【目的】通过比较研究洞庭湖区双季稻田施用尿素(CF)和控释氮肥(CRNF)的表层水pH、电导率(EC)、总氮(TN)、NH4+-N和NO3--N浓度变化动态及TN径流损失规律,寻找有效控制氮素流失的最佳施肥管理措施。【方法】在渗漏池中按河沙泥(ASP)和紫潮泥(PCP)土壤的剖面层次填装土壤,对天然降雨引起的稻田氮素径流损失进行模拟试验。【结果】稻田土壤施用尿素后,表层水TN、NH4+浓度分别在第...
【目的】探讨红壤地区双季稻田改制对作物生长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为灌溉条件较差稻田种植制度改革提供有效模式。【方法】利用田间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双季稻田改种牧草、水旱轮作及旱作等模式对作物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按各处理生产产品的市场价格进行折算,稻田改制可增加产值、提高产投比。各处理比较,以水旱轮作产值最高,分别比对照、牧草和旱作处理增加34.7%...
该成果研制成功了一种“珠江-140”摘穗式联合收割机。该成果采用割前脱粒、茎杆切割侧向条铺联合作业,通过对摘穗台有关运动和结构参数的研究,解决了南方籼稻品种总损失较大的问题;采用了复脱清选机构,简化结构,降低振动,提高了整机的可靠性,保证了较低的含杂率;采用新型全浮动支重轮系及升降装置,提高了地面仿型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机具的通过性;设计的驾驶员防尘罩、摘穗台摘穗高度指示装置和超负荷警报系统,改善了...
根据三熟制双季稻超高产栽培病虫种群变动规律及其危害特点,以抗性品种为中心,以健身控制为基础,科学运筹生态调控、高产与健身栽培、化控与生控三大技术,对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病虫害实现综合治理。至2000年已在洞庭湖区累计推广应用近40万公顷,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同时,农药用量下降,稻田天敌增加,稻谷卫生品质提高。
基于WOFOST作物模式,结合气候模式输出的气候情景资料,模拟研究了未来100 a(2001-2100年)气候变化对我国南方双季稻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来气候情景下,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双季稻(早稻、晚稻)的生长期会有所缩短;产量可能会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不是很大,其中早稻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
为揭示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下稻田氮素的动态及迁移特征,在湘南双季水稻农作区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红黄泥稻田上进行了连续6年田间试验。通过比较不施氮肥(PK)、施用有机肥猪粪(M)、化肥(NPK)及有机肥化肥配合(NPKM),研究稻田表层全氮、无机氮动态变化,不同层次(25—30、55—60、85—90 cm)土壤溶液无机氮动态,耕层土壤无机氮动态等。结果表明,NH4+-N是红壤双季稻田无机氮素存在的主要形...
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在夏季晴天中午有降低现象,其 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PAR和温度的日变化是形成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较高的 温度会导致蒸腾强度降低,而水分亏缺引起的气孔导度降低气孔阻力增大则造成光合速率的 降低。水稻上部叶片的光补偿点低于下部叶片,而光饱和点则是下部叶片低于上部。表观初 始光能利用效率第2片叶为0.049~0.068,第4...
分析了双季稻区收获农艺的4种区域性特点以及市场的多层次需求;介绍了国内外双季稻区用联合收割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阐述研究开发双季稻区先进适用联合收割机需解决的4项技术关键;提出新产品系列的基本模块:通用底盘,全喂入、割前脱、半喂入3种收获工作部件;策划发展型谱
用渗漏池模拟洞庭湖区2种主要稻田土壤(河沙泥和紫潮泥),研究了施用尿素(CF)和控释氮肥(CRNF)对双季稻田表面水pH、电导率(EC)、全氮(TN)、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浓度变化规律及TN径流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季稻田施用尿素后,表面水TN、NH4+-N浓度分别在第1、3天达到高峰,然后迅速下降;NO3--N浓度普遍很低;早稻表面水pH在施用尿素后15 d内(晚稻3...
题目:广东双季稻区杂草地和稻田中捕食性节肢动物的群落动态 作者:刘雨芳1, 古德祥2, 张古忍2 摘要:用吸虫器采样法,于1998年对广东省大沙镇双季稻区两块相邻的杂草地和稻田中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在杂草地生境中共采集到73种捕食性节肢动物,其中55种为蜘蛛,18种为昆虫。3月21日,早稻田翻耕前,在杂草地中采集到33种捕食性节肢动物,密度为130头/m2。4月4日,水稻移栽1周...
双季稻北缘地区,以常规品种早籼65和杂交组合香两优68为试验材料,在施氮量150.kg/hm2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早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基、蘖肥,提高穗肥比例可增加抽穗—成熟期的叶片含氮量,使SPAD值维持较高水平,提高齐穗后的绿叶面积和有效叶面积率,提高群体光合势,有利于促进干物质积累而提高产量和氮素吸收,常规稻和杂交稻均以基∶蘖∶穗=50∶25∶25运...
2006年10月29日,受中国农业科学院委托,华中农业大学科技处组织湖北省农业厅、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专家,对该校作物生理与栽培研究中心黄见良教授等主持的国家粮食科技丰产工程共性项目“三大作物可持续超高产共性理论与技术模式研究”子专题双季晚稻示范试验田进行现场收割测产验收。测产结果显示2006年周年产量达到了1281.5公斤/亩的好收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