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数字时代相关记录112条 . 查询时间(0.122 秒)
2023年12月10日,“数字时代的人权保障”学术研讨会在东南大学顺利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权研究会指导,东南大学人权研究院主办,东南大学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基地、东南大学民事检察研究中心、东南大学网络安全法治研究中心协办,共设置两个分会场。
2023年11月23日晚,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海外新视界”第二十讲在学院路校区举办。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日本一桥大学法学院杉山悦子(Sugiyama Etsuko)教授,讲座主题是“数字时代新型证据的证据调查”。本场讲座由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民事诉讼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秘书长纪格非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金印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曹志勋副教授和刘哲玮副教授与谈...
2023年10月27-29日,“数字时代网络文学通识类教材建设与美育教学”研讨会在南开大学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办,南开大学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中心承办。会议邀请了来自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作家协会、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单位的近三十名专家学者参会。
文章认为,数字技术催生了新的创作方式和传播手段,作者主体的范围逐渐扩大,新型作品类型不断涌现,集体创作模式日益兴起,作为著作人格权制度核心的保护作品完整权面临作者身份日益模糊、作品类型愈加复杂及作品共享理念不断冲击等诸多挑战。
数字时代的新生存特征,既体现为数字化生存,也体现为数据化生存。数字化生存是人们在虚拟空间中主动用数字化符号进行的自我塑造,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历经了文字化生存、视觉化生存和化身式生存等不同的形态,数字化生存与现实生存之间也存在着远与近的摇摆。数据化生存是人们的现实生活及虚拟生活被各种技术转换为数据的新生存状态,特别是在数据与算法的共同作用下,数据化也意味着人被数据所控制和塑造。今天,人们同时经历着...
社会情绪是社会系统运行状态的晴雨表,透过这一晴雨表可监测和理解社会系统的结构特征与运行逻辑。很显然,社会系统在正常状态下有一系列社会情绪表现,在异常状态下也有一系列的情绪表现。
数字时代的剧场历经身体转型,成为身体“在场”的珍贵领域,成为伊托邦(E-topia)里独特的公共空间和人文空间。那么,戏剧表演如何以更专业和科学的方法,使更高质量的身体“在场”和文化仪式成为可能?戏剧人类学透过东西方戏剧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和揭显了身体“在场”的普遍原理。
2023年8月22日上午,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成立二十周年系列活动之“推进数字时代法学建设,加强数据权益法治保护”高端与谈会在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第二会议室顺利举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校长、文澜资深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吴汉东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竞争法中心主任黄勇教授,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兵教授,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吴丽雪,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蔡伟,福建省委政法委法治处一级调研员孙韬...
2023年8月10日下午,由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主办、浙江省义乌市人民检察院承办的“数字时代个人信息保护与反电信网络诈骗公益诉讼实践问题研究”司法实务沙龙在义乌市举行,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犯罪学学会理事,本院刑法学博士生导师楼伯坤教授应邀出席,并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人与被害人的心理遏制”为题做了专题发言。
占有是来源于民法的类型化概念,其“普遍性质”就是控制、支配,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分配关系。刑法中的占有并非描述性、事实性的概念,而是评价性、规范性的概念,是教义学用以解释财产犯罪的理论工具。对于占有的规范化解读并非纯粹的观念化,而是有现实根基的,不会违反罪刑法定原则。数字时代财产性利益表现为电子化、货币化,对财产犯中的占有内涵与外延需要进行与时俱进的研究。偷换收款二维码案件虽然在结论上成立盗窃罪,但需...
GIS与数字时代的罗马史研究     GIS  数字时代  罗马史       2023/12/7
地理环境和空间位置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基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为历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自20世纪60年代首次投入使用以来,依托于地理学、地图学、遥感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进入21世纪,GIS技术在罗马史研究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成为推动该领域在数字时代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现代隐私法立足于个人主义、个人与社会二分以及个人信息概念的三大理论预设,汇聚为控制隐私与访问隐私两种核心范式,形塑了个人本位的隐私传统。数字时代背景下,伴随行动者、沟通模式和信息类型的变化,以及平台化、规模化等宏观结构转型,隐私的个人本位传统面临困境。从社会结构、社会功能、价值基础和法律概念四个方面考察,个人本位的隐私保护需进一步结合社会本位保护。立足中国国情,应积极探索个人本位保护与社会本位保护...
2022年年底,《法治周末》“十大法治图书”评选活动如常举办。由16位资深法学专家组成的评审团秉持“学术性、思想性、人文性”的原则,进行了两轮投票。在评委团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读者网络投票结果,《法治周末》最终评选出2022年十大法治图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赵精武副教授译著《所有权的终结:数字时代的财产保护》上榜。
数字乡村的研究中,“乡村性”在理论上有所挣扎,它的“责任”和“义务”似乎只是阐明乡村与城市是全然不同的意义建构。以浙江缙云“淘宝村”的乡村文化实践为例,本文打破这种二元范式,并试图阐释“乡村性”的展现不以城乡二元对立为前提,也不以乡村抗衡资本和全球化的预设为基础。恰恰相反,数字时代的乡村带有鲜明的“内生性”。这种内生性融合了基层引导、商业模式、乡土文化、公益事业和社会关系的多个层面,展现了乡村...
2022年11月9日,上海市审计学会举办“数字时代中的审计发展”专题研讨会。来自国有企业、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高等院校、审计机关的专家学者、业务骨干出席活动。市审计局副局长、市审计学会会长蒲亚鹏出席研讨会并讲话。本次研讨会也是市社联第十六届“学会学术活动月”的项目之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